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尋找未來城市發展方向

  • 發佈時間:2014-09-24 11:33:36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天藍、地綠、水清,一個生態的城市是人們嚮往的未來之城。在資源日趨緊張,環境愈發惡化的情況下,如何構建一個生態城市,成為尋找未來城市發展方向的最新目標。走進本屆生博會,你就可以身臨其境體驗這樣的未來綠色生活。

  變廢為寶、迴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新元素……本屆生博會共設固廢回收(國際回收大會)展區、大氣治理與水處理(科學治污)展區、綠色建築節能與環保展區、迴圈經濟展區、生態城市展區五大展區,包括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景觀設計、住宅及房屋設計、綠色建築、水資源利用與處理等方面的最新理念、技術、産品和設備。昨日,本報記者兵分多路,為讀者詳細解讀各大展區中所包含的生態城市新元素,帶您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生態環保的新技術。時報記者 張維維

  亮點一 變廢塑膠為“寶”

  來自張家港的聯達機械在生博會上,展出了最新的廢舊塑膠回收再利用環保機械設備。“我們的設備可以讓廢塑膠瓶,重新變成生産材料,再生材料的性能和原生材料相比沒有任何縮水。”這家企業負責人介紹。

  “我們可以生産全流程的設備,今天我們展出的是擠乾設備,它的能耗更低,但卻有相當於同類産品三倍的性能。”企業負責人介紹,在發達國家,塑膠産品的生産必須添加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在保證産品品質的同時,可以節省石油資源,減少能耗。據悉,生産1噸聚酯瓶,需要消耗6噸石油、6噸標煤,産生3噸的二氧化碳。記者 王森

  亮點二 再生材料搭出美麗花園

  走進瑞和塑膠的展臺,記者仿佛置身於一座優美的花園。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廊架全部是用再生材料製造的木塑産品。作為我市木塑生産領域的領軍企業,瑞和塑膠的産品涵蓋了從廊架、垃圾桶到地板、涼亭等百餘種産品。“産品的主要材料是廢棄的塑膠和木粉,通過一定比例混合配比生産的,以後還可以進行再回收。”這家企業負責人表示,除了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我們的産品壽命可以達到30年,在防蟻、防水、防酸等方面也有良好的特性,而且不像金屬、木材等製品經常需要人工維護。記者 王森

  亮點三 新能源車讓出行變“綠”

  在綠色建築節能與環保展區中央,一輛裝有先進動力總成系統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這輛汽車看著與普通的家庭轎車並無兩樣,但由於裝有新能源動力系統,卻可以為人們帶來綠色出行的體驗。

  展方代表中旭鑫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代表應勇表示,該車使用的是先進的動力總成系統,每百公里能耗在5度電以下,單次充電續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電池壽命50萬公里以上,使用220伏電壓即可充電,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零污染、零排放。

  記者 張維維 實習生 牛靖文

  亮點四 低碳園林展現創意環保

  廢舊管道做成的移動墻體,鐵軌枕木鋪就的小路……這個由諸多不起眼的“廢物”構造出的低碳花園,憑藉著巧妙的構思,低碳環保的理念成為綠色建築節能與環保展區的一大亮點。

  天津採薇園林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英告訴記者,本次參展的低碳花園是來自天津逸仙科學工業園實體低碳園區的縮微版,該低碳公園通過園林與生態設計相結合,利用廢棄物建園,儘量降低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和依賴度,是一個可迴圈、可研究、可示範的低碳園林範本。

  記者 張維維 實習生 牛靖文

  亮點五 微生物改造 “滄海”變糧倉

  鹽鹼地種植小麥也能畝産近千斤?昊悅明輝(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在土壤微生物修復工程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此前鹽鹼地改良初見成效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而採用ETS微生物技術改造的鹽鹼地最快20天左右就能改變土壤結構,達到快速減鹽,在生態脆弱的鹽鹼地上形成良好的微生物環境,當季變良田。”該公司總經理任重告訴記者,目前使用ETS技術至今鹽鹼地修復累計達到20萬畝,在部分核心示範區小麥畝産量達476公斤。目前該技術已在濱海新區中部新城進行前期試驗,試驗田的土壤鹽鹼度已從百分之四降至千分之四。預計,本月底就將在試驗田試種小麥等作物。記者 張廣艷

  亮點六 污水處理入小區 讓城市更“綠色”

  “通過污水處理設備,工業廢水、家庭污水以及雨水都將變廢為寶重新返回到居民中水管道、社區綠植澆灌甚至是養殖魚塘裏。”在科學治污展區,幾隻大紅金魚在經過處理設備後的清澈水缸中嬉戲的場景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

  天津邦盛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工程師趙崗表示,這臺污水處理設備是生物技術與膜技術的結合,利用膜分離的選擇透過性和生物處理,實現了生活污水的凈化作用。“目前,這個設備已經用在住宅區內的中水供應,津南新城的蘭亭國際小區、位於空港經濟區的多個小區內都在使用我們的設備進行生活污水的處理再利用,而且一升生活污水的再利用可以達到60%以上。”

  記者 黃碩 攝影 賈磊

  亮點七 計算“碳足跡”做家庭低碳賬本

  “碳足跡”——一個聽上去很陌生又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名詞。一台電子觸摸屏的“碳足跡計算器”吸引了大批參觀者爭相計算家庭的碳排放量。

  這臺“計算器”分為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體驗者可以根據自身家庭中相關分類數值的疊加計算出家庭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需要多少棵樹來進行“碳中和”,比如駕駛私家車消耗100公升汽油,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植3棵樹來“中和”。

  “如果我們只是把環境污染放在重工業上,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在家庭生活上不注意保護環境,對環境的污染反而更大。”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説,現如今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內,居民們可以通過對“碳足跡”的計算來調整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做到最大限度的節能環保

  記者 于浩洋

  亮點八 節能環保技術打造“綠色工廠”

  綠色照明工程、蒸汽冷凝水閉式回收系統、電機節能系統……在生態城市展區,天津雍熵節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最新成果。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些成果今後有望在全市相關領域廣泛應用,為企業打造一個“綠色工廠”。

  “蒸汽冷凝水閉式回收機組是我們公司的一個集大成的産品。”該公司高級工程師仇學武表示,市場上有企業做鍋爐,也有企業做換熱器,但是我們將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蒸汽冷凝水閉式回收系統。用他的話來説,公司利用先進的技術,通過整合烹制了一整盤“美味佳肴”。據了解,傳統的鍋爐在燃燒完後,會向大氣中排放水汽和熱量,我們的系統克服了這一點,可實現水汽和熱量全部收回,實現了水和蒸汽的閉式迴圈。與開放式鍋爐相比,可節省50%的碳排放。

  記者 王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