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年做砂輪,志當“隱形冠軍”

  • 發佈時間:2014-09-26 15:32:36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線工人不到30個,年産值不到5000萬元,這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小企業。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沒有精巧的商業模式,也許它永遠不可能像阿里巴巴那麼奪目,永遠也等不到去紐交所敲鐘的那一天,它只是在浦東的一個小角落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做著基礎工業,幾十年如一日。最近,上海樹脂砂輪廠開工生産直徑2米的砂輪,不僅是中國最大,也將居於世界前列。20年做砂輪,這家小廠努力要成為同行業“隱形冠軍”。

  資深專家紮根小廠

  樹脂是一種植物的分泌物,可以作為膠合劑使用,能把金剛砂膠合成砂輪。砂輪磨具是鋼鐵、機械、軸承等行業生産加工的重要工具,過去長期依靠進口。“我們以前是寶鋼的下屬企業;後來,改制後直接面臨市場,挑戰很大。”今年69歲的褚玉書從19歲就在老家的縣屬砂輪廠工作,對砂輪情有獨鍾。當初寶鋼從國産化戰略出發,開辦砂輪廠,老褚就在浦東紮下了根。2006年,企業改制,脫離寶鋼,他依然矢志不渝做砂輪。

  1999年,褚玉書請來中國磨料磨具重量級專家高忠做企業的技術顧問。高忠今年已經81歲高齡,至今還是全國涂附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和上海市高級專家稱號。他的到來全面提升了砂輪廠的産品檔次。研發1.6米直徑砂輪時,牢度始終達不到國家標準,高忠整天泡在廠裏,反覆觀察、研究,多次調整工藝和材料,終於找出問題,把砂輪內襯的“重鹼玻璃纖維”改成“無鹼”,攻克了難關。

  有了資深專家的幫助,上海樹脂砂輪廠逐漸淘汰了民用和企業維修用的砂輪,著力研發高精尖産品。

  國産化産品便宜40%

  中國每年用於更換砂輪的費用超過500億元,30%以上用於進口。“進口不僅費用高,時間長,還要受到很多苛刻條件的限制,比如舊砂輪必須封存返回國外。”褚玉書説。隨著鋼鐵行業的發展,對砂輪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切割機有直徑1米、1.25米、1.6米等多種型號,這些年又引進了1.85米的切割巨人,主要用在石油鑽探、核電站發電管等高壓設備的切割加工上,其中所用的砂輪進口一個要2萬元。

  褚玉書全力支撐著企業的發展,從工藝到配方、生産到銷售,他就像砂輪的軸心片,團結著全廠工程技術人員,向國産化夢想高速運轉著。

  “砂輪行業很簡單,但卻是我們國家不可缺的,工業、民用、軍工都離不開它,沒有砂輪做不成産品,現在我們已經做到直徑2米了,已不是跟國內競爭,而是跟國外兩大知名企業競爭。一個是德國的,一個是奧地利的,我們的産品品質與他們接近。”

  國産化後,砂輪品質與國外同類産品相當,價格卻便宜40%。不過,令褚玉書頭疼的是,不少鋼廠習慣於用進口産品,對國産大尺寸砂輪心有疑慮,推廣起來很難。“我們只有靠事實説話,過程會很艱難,但我相信客戶一定會接受我們的産品。”

  精細活鍛造“大塊頭”

  別看砂輪看上去“傻大粗”,內裏卻很有講究。混料要“按方抓料”,分毫不差;成型後要驗外形、量尺寸、測硬度,記錄各個工藝,每個工序都不能馬虎。拿砂輪出廠前的檢測工序來説,業內叫“回轉強度”,按國家標準,每一個砂輪裝上機器實際運轉一次,大的砂輪在40轉/秒,一般的為100轉/秒,每個工作日差不多要檢測100片砂輪,這樣的工作費時費力,卻考驗著工人的技術、耐心。

  今年34歲的技術工人張銘畢業後就到了廠裏,從普通員工幹起,一直到負責全廠的技術工作。以前,國內同行對砂輪原料配置倒入磨具後,都要手工刮平,往往存在厚薄不勻、誤差偏大的問題,最嚴重的後果是砂輪在使用中容易爆裂。張銘花了兩年時間,和技術團隊一起潛心研製出“刮料機”,代替手工,既解決了産品品質隱患,又減輕了勞動強度。

  磨軋輥砂輪是張銘引以為豪的産品。軋輥要求很高,用來軋汽車鋼板等,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傷痕,而現在中國大部分大型鋼鐵企業採用磨軋輥的砂輪都是來自上海樹脂砂輪廠,“現在馬路上的汽車,肯定有不少都是我們廠裏的砂輪磨出來的,我很自豪。”

  目前,樹脂砂輪廠已引進了直徑2米的切割機,將生産更大的砂輪滿足工業製造的需求。

  本報記者 葉薇

  【記者手記】

  上海樹脂廠規模不大,産品也不多,不走“大而全”路線,但它有的高精尖産品別人卻沒有。採訪中,褚玉書跟記者講了個小故事。幾年前,企業發展勢頭不錯,差一點就在中小企業版上市了,因為當時凈利潤沒有達到上市門檻,計劃就擱淺了。很多人勸説,就差那麼一點點,財務報表隨便弄弄就上市了,老褚卻斷然拒絕。

  研發1.85米直徑的砂輪後,企業的産值有望達到億元級,但老褚卻再也不想上市了。“誰説把企業做好就一定要上市呢?我就這一門功夫,還是踏踏實實做好事情吧。”

  在資本市場熱鬧非凡的今天,老褚從沒想過一飛沖天。年近70,他幾乎每個工作日都泡在廠裏,幾乎沒有興趣愛好,生活寡淡到乏味。他的想法很簡單,幹到幹不動為止,把企業在砂輪行業裏做成排頭兵、領頭羊。

  目前,上海擁有逾30萬家中小微企業,佔全市企業數90%以上。不少像樹脂砂輪廠這樣的企業在細分市場默默耕耘,逐漸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