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巫山:高山扶貧搬遷,村民沒了後顧之憂

  • 發佈時間:2014-09-26 05:55:28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24日下午,在巫山縣兩坪鄉的仙橋村,嶄新的幾座居民新居圍成的一個健身小廣場內,村民吳應保正和其他幾個青壯年商量著什麼事情。他們剛完成了新疆那邊的工程沒多久,正商量著再到縣城找些活幹。

  見記者詢問,吳應保笑著説,別看幾個人現在關係非常親近,就跟自家兄弟差不多,每次都一次外出承包工程,但放在幾年前,他們都不是仙橋村的人,也彼此不認識,是因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才讓他們有機會聚到一起,出來做事。

  交通不便,母親患病無法救治

  吳應保本來是廟堂鄉的人。提起廟堂,這可是遠近聞名的“窮鄉僻壤”,多少人出去之後,恨不得一輩子不再回那個地方。

  吳應保説,原來廟堂鄉山高水遠,唯一一條通往鄰鄉雙河的馬路又破又爛,一側是山,一側是懸崖,最窄的地方剛剛能通過一輛汽車,稍不小心,輪子就會劃出路外。就這樣一條路還常常因為下雨塌方,一連十幾天都通不了。

  2001年,吳應保的母親突發心臟病,家人趕緊撥打了120,卻被告知,因為道路原因,救護車開不進來,而最近的鄉醫院離他們也有4公里路。就這樣,母親的病情耽誤了,從發病到離世也就兩個多小時。

  母親的事情讓吳應保痛苦不已,雖然他一刻也不想在這個地方多呆,但想想家裏還小的孩子,他忍下來了。於是,吳應保開始在廟堂搞雞苗養殖,不過,受制于道路,吳應保的雞苗賣不起價錢。

  2007年,正是小雞孵化的日子,暴雨毀壞了電線桿,廟堂停了10天的電。十天過後,吳應保的雞苗一個也沒孵化出來,那一年就賠掉了四五萬。

  搬遷之後,放心到外打拼賺錢

  2009年,廟堂鄉在政府的幫助下實行了整鄉搬遷,吳應保搬進了兩坪鄉仙橋村,新房子有100多個平方,兩層樓,總造價是5萬。根據搬遷政策,搬遷戶按人頭每人補助6000元,這樣,吳應保一家四口,最終只自掏了2.6萬,就住進了新房子。

  最讓吳應保高興的是,仙橋村的基礎設施配備十分齊全,小學只有不到10分鐘的路程,而且村上還有衛生院、郵局、市場,想辦點啥事,買點啥東西,出門幾分鐘就辦好了。此外,這裡的通訊信號也很好,吳應保可以隨時和家人通話聯繫。

  看到這麼好的居住條件,吳應保的“野心”再一次被激發了出來。

  “以前不敢出門打工,怕家裏有事照應不到,現在搬出那個地方後,我的後顧之憂沒有了,可以放心地外出打拼了!”吳應保説。

  於是,他和同是高山地區搬遷下來的幾個新同鄉一拍即合,合夥到外地承包工程去了。

  “我們現在雖然還做不了什麼大工程,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踏實肯幹,生活一定會更好。”吳應保説,現在他們幾個人,一年中有半年左右都在承包一些小工程,工程做完後,就回到巫山當地找些活路,年收入能達到六七萬。

  看著自家的大房子和一應俱全的家電,吳應保打心眼裏高興。“在家空閒的時候,還能約幾個朋友喝喝酒,聊聊天,我愛人也能在照顧孩子之餘,到廣場和大夥兒一起跳跳壩壩舞,這種日子,以前也只能想像。”吳應保笑著説。

  重慶晨報記者 王寒露 報道

  新聞縱深>

  巫山將完成 高山生態扶貧搬遷3.29萬人

  新聞縱深>

  據介紹,到2015年,巫山縣總體要完成生態扶貧搬遷3.29萬人,其中:2013年完成1.27萬人,2014和2015年分別完成1.01萬人。建成79個集中安置點,其中,縣集中安置點15個,鄉鎮自建點64個,計劃投入資金6.5億元。

  截至目前,巫山縣已完成農戶搬遷合同簽訂15866人,合同簽訂率達69%;搬遷入住11224人,實際搬遷入住率49%;啟動集中安置點建設57個,啟動率89%。

  住房已開工面積22萬平方米,已基本完成兩坪仙橋、官渡楊壩、竹賢福坪3個縣級集中安置點建設任務,還有7個縣級集中安置點正在建設中,2個縣級集中安置點、6個鄉鎮自建點未啟動。同時,已完成38個集中安置點的國土測繪。

  巫山縣兩坪鄉仙橋村建成的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農民新居。重慶晨報記者 王寒露 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