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薛思江兩年讓村大變樣

  • 發佈時間:2014-09-26 02:31:1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萍

  這兩年,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薛村群眾的日子好過了,不僅路修通了,村變美了,而且文化生活也開展起來了。村民們高興地把薛村的轉變寫成快板傳唱,説是多虧了村裏的“墊錢書記”薛思江。

  今年42歲的薛思江,1992年開始組建施工隊,隻身在外闖蕩,歷經打拼,生意有了起色,一年下來可以凈賺20多萬元。2012年4月,組織希望他回村參選村支書,薛思江義無反顧選擇回村當上村幹部。

  一上任,薛思江沒有豪言壯語,説的最多的就是:“鄉親們需要啥,咱就幹點兒啥。”

  經過徵集意見,薛思江發現村民最盼的就是修路。看著村集體賬簿上的纍纍欠債,薛思江一咬牙,從家中拿出4萬元,“沒錢也得修,我先墊上。”得知薛思江墊錢修路,村民也坐不住了,村民們開始主動捐錢投勞。4個多月過去,全村大大小小26條、長達8公里的土路全部變成高標準水泥路。為修路,先後共投入130多萬元,其中30多萬元是薛思江墊付的。

  憑著這股子韌勁,薛村人一鼓作氣,改造電網,整修下水道,引進自來水……資金不足,薛思江就自費先墊上。一年多過去,薛村硬是大變樣。如今,就連村裏的背街小巷,也有了路燈和監控。

  2013年10月,薛思江將3畝垃圾地清理出來,墊資12萬建起文體小廣場。“有錢建廣場,真是不幹正事兒了”,起初,小廣場沒有得到群眾認可,對於“不好聽”的聲音,薛思江選擇了沉默。

  建圍墻、裝大燈,買音響,選設備,薛思江正讀高二的女兒則利用週末,義務教授村民廣場舞,他又拿出3000元為積極參與的村民買來運動裝。如今,每天晚上周圍十里八村的近400名群眾都來到這裡休閒,過去沒人來的薛村熱鬧了起來。為維持秩序,薛思江又當起了義務治安員,有時還幫著跳舞的村民照看孩子。村民笑著告訴筆者:“現在晚上有兩口子來玩的,也有婆媳一起來跳的,大夥兒可高興了,也沒人鬧事、抬扛啦。”

  當上村官,薛思江把精力放到村裏,生意兼顧的少了,往村裏墊的錢卻越來越多。“鄉親們從反對到支援,就是對我的最好回報,他們高興,我就不覺得虧。”薛思江憨厚地説。

  “一般每天早上6點,就能看到薛書記在廣場打掃衛生。”村民薛思錢指著文體小廣場告訴記者。“我全當鍛鍊身體了。”薛思江笑著説,而這種“鍛鍊”,每天至少1個小時,還可以為村集體每月省下400元。為省錢,文體小廣場的18個大燈、32個配燈,全是薛思江設計,並利用自己工程隊的廢料焊接而成的。“訂做一個,要2000元呢,自己製作成本只有600元,沒錢想幹有錢的事兒,那咱就得想辦法。”

  好環境得來不容易,大夥兒都很珍惜。在薛思江的帶動下,薛村村民也逐漸變得文明起來,垃圾入箱,家家戶戶門前清潔。

  基礎設施改善了,薛思江想得最多的事兒也變了,開始琢磨如何讓村集體的腰包鼓起來,帶領群眾致富。上任之初,薛思江頂住各種壓力,花費半年時間,終於將村集體70畝土地收回,並通過工程競標形式承包出去,村裏每年有了12萬元的集體收入,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村級發展,關鍵是興辦産業。”薛思江告訴筆者:“前不久到菏澤考察牡丹園産業,牡丹油附加值高,種植牡丹3年後,每畝地能凈賺7000元,比單純種糧賺得多。”為打消村民疑慮,薛思江打算先帶頭試種20畝。薛思江考察的另一項産業是桑茶,盤算下來,通過流轉土地,發展規模化種植,效益也能不錯。

  薛思江笑著自我調侃道:“光當‘墊錢書記’不行啊。要當就當幫助群眾的‘賺錢書記’,讓薛村人都富裕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