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農村“紅色群體”樹碑立傳

  • 發佈時間:2014-09-26 02:30: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于洪光 呂兵兵

  在山東省莒縣農村,有一個紅色老人群體——建國前老黨員。在莒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老黨員最多時曾有13341人,目前健在的有987人,平均年齡87.2歲,最大的103歲。

  莒縣縣委書記劉守亮説,這些農村老黨員,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始終永葆“一心向黨、公心為民、用心實幹、清心律己、熱心傳承”的本色精神,産生了廣泛而持久的積極影響,成了莒縣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對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有著深刻的啟示。

  紅色熱土孕育和錘鍊本色精神

  “是黨員,就要聽黨的話!在啥時候,都不能忘了黨員應幹的事。”龍山鎮楊家溝村86歲的老黨員、村黨支部書記盧翠秀説。她17歲入黨,現在是莒縣現任年齡最大的村黨支部書記。她帶領村民治山治水,創業致富,一幹就是30多年。

  劉守亮説,盧翠秀的經歷告訴我們,莒縣農村老黨員群體的本色精神不是偶然産生的,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莒縣屬於沂蒙革命老區,是山東建立黨組織最早的縣之一。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先後涌現出一大批革命先賢,有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有山東早期黨員、革命烈士宋壽田,有“山東紅嫂”盛桂蘭、馬宗英等。

  “莒縣作為革命老區,始終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群眾路線實踐。老黨員紮根這片熱土,長期受黨的教育,生活在群眾當中,為本色精神的産生和傳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礎、文化基礎和現實基礎。”劉守亮説。

  農村老黨員用行動詮釋本色精神

  莒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丁輝介紹,這些老黨員建國後回到了家鄉,幾十年來堅持用自己的言行,為莒縣農村建設作出了永載史冊的貢獻。

  “有個當村幹部的爹真是吃虧!”陵陽鎮大埠堤村老黨員徐文高的子女們曾經有過這樣的抱怨,但是也詮釋了老黨員們一心為公為民的精神。徐文高擔任村幹部多年,把當兵、招工、推薦上大學都給了別人,儘管他的子女也符合條件,最終徐文高的子女也理解了老人的思想和做法。

  用心實幹是莒縣農村老黨員的突出表現。閻莊鎮愛國村老黨員呂鴻賓,1951年帶領成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初級農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連續六屆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夏莊鎮胡家孟晏村老黨員胡玉亭,是一位雙目失明的特等殘廢軍人。他帶領村民用3年時間在寸草不生的石嶺上開墾出了200畝梯田,用2年時間修了兩座中型水庫,使全村每年增收糧食3萬多斤。

  莒縣老黨員在幹實事上熱情滿滿,但在利益和榮譽面前卻清心律己。“那麼多戰友都倒在了戰場上,我活著,怎麼賣力幹都應該,如果再爭利益、爭榮譽,就對不起他們了。”夏莊鎮李家抱虎村老黨員李春田説。

  熱心傳承是老黨員的執著作風。夏莊鎮李家石嶺村103歲高齡的老黨員苗文路,與88歲的兒子苗希邦是莒縣目前唯一一對健在的建國前老黨員,在他們教育下,全家有11人入黨。

  桑園鎮蘆家河村老黨員潘為青,組織村裏老人成立了“夕陽紅巡邏隊”,在他的影響下,村裏自發成立了3支志願服務隊。

  堅持七年挖掘弘揚農村老黨員本色精神

  在莒縣“本色——老黨員紅色群落”展覽館,就像走進了一處神聖的精神家園。在“一心向黨、公心為民、用心實幹、清心律己、熱心傳承”20個字映照下,一張張記錄著農村老黨員事跡的照片,向我們訴説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詮釋了老黨員幾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信念和情懷。

  為了挖掘、收集、整理、搶救和保護老黨員的事跡,提煉和傳承本色精神,2007年以來,山東省電視臺和莒縣攝影家協會等單位的人員,歷時4年,跟蹤拍攝了437名老黨員的生活照片。從2012年初到2013年8月,市縣兩級抽調專業人員,組成工作組,採取與老黨員面對面採訪、實地拍攝影像、收集實物等方式,對所有健在的農村老黨員進行了採訪,建立了個人資料檔案,徵集了20萬張圖片、3萬分鐘的視頻資料和大量珍貴實物,整理了360名老黨員、60萬字的典型事跡。這項工作,受到了山東省委和中宣部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莒縣農村老黨員都不是大人物,但是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本色精神,閃爍著永久光輝,散發著持續的清香,在平凡中彰顯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顯示了極其珍貴的時代價值。

  為了弘揚本色精神,莒縣縣委作出了《關於深入學習弘揚老黨員本色精神的決定》,編寫了《本色——百名建國前老黨員事跡報告》,建設了“本色——老黨員紅色群體展覽館”,拍攝了《本色——建國前老黨員精神》專題片,將《本色——平凡中的堅守》作為黨校課程,並列入了山東省委黨校精品課程。同時,通過電視、報紙、宣傳欄、專題宣講等方式,對老黨員事跡進行了廣泛宣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