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購買重疾險 五大誤區要避免

  • 發佈時間:2014-09-25 05:52:0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隨著各種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升高,消費者對重疾險的關注也逐年升溫。記者近日採訪部分保險專家獲悉,深圳諮詢和購買重疾險的客戶比例非常大,不少深圳人都意識到通過購買重疾險來轉嫁風險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對重疾險的認識仍存在幾大誤區,而這些誤區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強烈,但對重疾險了解粗淺,盲目購買的結果就是往往難以獲得理想的保障,也隨之帶來不少後續的理賠糾紛。”一位保險專家如是説。

  常見的重疾險誤區有哪些?記者採訪了太平人壽深圳分公司、中德安聯的保險專家來詳細解讀重疾險的相關問題,一次性把這些誤區説明白。

  南方日報記者 譚冰梅

  誤區

  1

  重大疾病險保所有大病

  中德安聯的保險專家皮嘉佳表示,每個消費者對“大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樣,但是保險業中對“重大疾病”是有明確界定的。現在各大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種類均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頒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為基礎,在該《規範》包括的25種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會自行增加一些病種,一般都達到30種以上。

  皮嘉佳指出,這些重大疾病具有兩大特點:一是病情嚴重,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治療花費大,複雜的藥物或手術治療需要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比如:惡性腫瘤(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等等。

  專家支招??

  看清保險合同責任範圍

  “重大疾病險的本質作用是為了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出現。”皮嘉佳提醒,“保險公司已經把能保的疾病以及罹患疾病的程度規定在保險合同條款中,只有在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障範圍內才能獲得賠付,並非保所有大病。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重疾險産品時,一定要看清楚保險合同條款規定的保險責任範圍,同時應向保險公司告知既往病史,以免將來理賠時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誤區

  重疾險所保病種越多越好

  記者了解到,如果單純看重大疾病的保障種類,目前市場上有的産品保障30種、40種重大疾病,有些甚至保障50種重大疾病。隨著保障範圍的擴大,相應的保費也會增加。

  太平人壽深圳分公司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不少消費者會認為,保障的疾病種類越多,保險産品的性價比也越高。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上述保險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國保協頒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中列明瞭25種重大疾病,目前市場上所有商業重大疾病保險都是以此為保障核心的。

  “可以説,這些重大疾病是在統計數據的基礎上,篩選出最常見的重大疾病種類。”太平人壽的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此基礎上,市面上有些重疾險增加了一些疾病種類,擴大了保障範圍,但相應的保費也自然會增加。”

  專家支招??

  發病率不高的重疾沒必要買

  保險專家建議消費者,重疾險産品的好壞不是要比保障範圍,投保人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條款中有沒有規定常見大病為必保範圍,加上産品性價比是否合理。最後,要參考保險公司的實力,不要投保那些沒實力只靠賣“噱頭”的保險公司。

  “對於消費者而言,在選購時,建議要多關注重疾種類的發病率,為增加一些發病率不高的重疾保障種類而支付更多的保費,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肯定是沒有必要的。”太平人壽的保險專家提醒,“有險企承諾保100種大病,但多是噱頭,因為實際上消費者也不可能享受得到。”

  最後,保險專家提醒,重疾保險産品的核心保障其實都是一致的,那麼相對於比較單純的保障疾病種類,不妨更多關注重疾産品的功能和服務,比如市面上一些險企的重疾産品就包括了輕症重疾的保障,有重大疾病“二次賠付”或“三次賠付”等功能,對消費者而言都是具有較高附加值、也更實用的保險選擇。

  3

  “不差錢”時保費一次交完

  記者了解到,一些消費者選好一款重疾險産品後,由於價格在自己的支付能力內,於是就選擇一次性交清所有保費。

  “這的確是很多‘不差錢’的客戶在買長期重疾險時的第一反應。雖然這類産品允許一次性交付,但建議不要這麼做。”中德安聯的保險專家皮嘉佳表示,重疾保障的等待期一般為投保後的90天或180天,等待期後保障就開始生效。皮嘉佳説,“如果在繳費期間內不幸罹患重疾,則繳費可以停止,投保人同樣可以獲得保險賠償。這時,投保人付出的總保費相應也會比一次性繳清要少。”

  專家支招??

  採用期繳形式更為經濟

  保險專家建議,重疾險的交費年限需根據投保人的年齡和收入水準來設定。“對多數消費者而言,相比一次性繳清,購買同樣的重疾保額,繳費年限越長,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費會低很多,繳費壓力小。”皮嘉佳表示,“更重要的是,在漫長的繳費期內,考慮到通貨膨脹和收入實力增長等因素,期繳形式更經濟。”

  因為重疾險的本質就是罹患重疾時轉移重大的經濟風險,不發生重疾即本金零存整取的積累過程。所以期繳對購買者來説是有利的。“非特殊原因,不建議消費者一次性交完。投保人應儘量選擇較長的繳費期,真正凸顯重大疾病保險的保障功能。”皮嘉佳表示。

  皮嘉佳還建議,“消費者要樹立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重疾險最好是分期購買,將風險最大化地轉嫁到保險公司。”

  誤區

  先給孩子購買重疾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不少家長會先考慮給孩子買重疾險,而對自己的保障反而捨不得買。根據平安人壽近期提供的一份壽險分析報告顯示,被保人年齡在0—17歲區間段的佔35.4%,投保人的年齡在18—40歲的佔比總和為73.9%,換個説法,投保人多是父母,而被保人則多是孩子。

  保險專家指出,“421倒三角”是中國最為常見的家庭結構,“一切為了孩子”也是中國家庭中最為普遍的共識。家長希望把一切好的都給予子女,給孩子買各種充足的保險,反而沒有為自己購買必要的保險。

  “這是很大的一個認識誤區。道理很簡單,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家長是經濟支柱,也是子女保單的保費來源。如果不幸發生意外,喪失繳費能力,那麼不僅家庭的經濟無以為繼,子女的保障也無從談起。”皮嘉佳強調。

  專家支招??

  保障家庭支柱是重點

  保險專家指出,家庭支柱才是投保重點。只有父母保障充足,才是愛孩子的體現,若父母沒有保險,孩子就談不上保障。

  “因此,在一個家庭中,首先應為兩個大人投保,然後才是為孩子投保。”太平人壽保險專家指出,“此外,家長在幫孩子投保時,最好考慮附加豁免保費條款,即投保人一旦出險,即可免交剩餘年限的保費,但合同依然生效。”

  5

  買少了怕賠付不夠用

  皮嘉佳對一個客戶印象深刻:這位男士月收入4500元/月,每月還要還汽車貸款1200元。“他收入並不高,但想擁有一份高額的重疾保障。他找到我,明確表示很想給自己買份重疾保障,但又覺得自己經濟支付能力有限。怎麼辦?”

  “事實上,選擇多大保額的保險才能提供足夠保障,不少人在面對重疾險的保額問題時都比較糾結:買多了怕自己支付壓力大,買少了又覺得一旦出險,到時的賠付又不夠用。到底該買多大的額度多才合適,這是消費者經常面對的困惑。”皮嘉佳説。

  皮嘉佳告訴記者,“後來我就給那位客戶做了一個分階段購買的組合産品:在35歲以前,以消費型重疾為主,每年保費不足2000元,即可擁有30萬元的重疾保障;從36歲開始,收入增加,事業穩步提升,我推薦返還保費的重疾産品,每年繳費約8000元,保障到85歲,如果保障期內沒有發生理賠,則會返還所有保費,還有一定分紅,可以用於養老。”

  專家支招??

  10萬—30萬元保額較合適

  重疾險的種類很多,有消費型、保費返還型、保額遞增返還型、多重保障返還型等,每種類型的價格有一定的區別。太平人壽的保險專家提醒,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風險高低、收入水準等方面綜合考慮。

  同時,消費者還有必要了解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所需花費的所有費用。據太平人壽保險專家介紹,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少則7萬—8萬元,多則10多萬元甚至更高,再加上營養費、護理費等開銷,因此購買10萬—30萬元的保額比較合適。“低於10萬元的保障功能太弱,而超過30萬元對普通消費者來説也沒有太大必要。”

  “此外,建議投保人每隔三五年,還應該對保單進行檢查,看看是否有必要追加保額,並根據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經濟狀況的變化作出一些適當的調整。”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