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90根“魔棒”折射大師傳奇人生(附照片)

  • 發佈時間:2014-09-25 05:32:21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指揮家詹姆斯·萊文曾經説:“對於指揮來説,指揮棒就是他們最重要的樂器。”而對於樂迷來説,近距離見到這個世界上最知名的指揮家們用過的指揮棒,無疑也將獲得令人感動的藝術體驗。

  昨天,一個名為“魔棒傳奇”的指揮棒珍藏展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開幕。90根指揮棒來自富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瓦爾特、卡拉揚、伯恩斯坦、阿巴多等幾代指揮巨擘,而最早的一根則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使用者已經無從查考。

  展覽將一直延續到年底,每天10點到下午5點向市民免費開放。

  最珍貴:阿巴多

  此次的大部分展品,來自2001年去世的銀行家威廉·諾伊施塔特的收藏。作為一個資深樂迷,諾伊施塔特喜歡邊欣賞音樂邊對著揚聲器指揮。有一次他突發奇想,給伯恩斯坦寫了一封信:伯恩斯坦先生,我擁有您所有的唱片,可是我還想要一根您的指揮棒。這樣我在聽您的唱片時就可以把自己想像成您。出乎他的意料,伯恩斯坦竟然答應了。

  毫無疑問,所有的展品都是珍品。不過克勞迪奧·阿巴多使用過的那根被很多人視為最有價值的——當諾伊施塔特向他提出收藏請求後他回復説,自己只有一根指揮棒,用了足足15年。不過米蘭的斯卡拉劇院會給他一根新的指揮棒,等新指揮棒到手之後,他願意把原先那根贈送給諾伊施塔特。幾年後,諾伊施塔特擁有了阿巴多使用過的第一根指揮棒,在先前長達15年的時間裏,他的很多重要錄音都是在這根指揮棒的伴隨下完成的。

  最傳奇:黃貽鈞

  指揮棒最早出現在1594年,為修女謳歌時使用,看上去更像打磨光滑的木質手杖。而現代人所熟悉的指揮棒,大約出現在1820年,由德國指揮家路易斯·施波爾率先嘗試。儘管指揮棒的作用在於幫助指揮打拍子、處理樂句和提醒不同樂器吹奏的時間及表情,但是對於很多熱愛音樂的人來説,每一根大師使用過的指揮棒都會激起親密的情緒,仿佛它們還留有餘溫,承載著大師的靈魂。難怪上交音樂總監余隆會説:“第一次看到這些展品時,我眼淚差一點流下來。”

  在這些展品中,最有傳奇性的當屬黃貽鈞在1981年指揮柏林愛樂時使用的那根。諾伊施塔特去世後,作曲家、也是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阿爾圖羅·奎利亞爾買下全部藏品,但其中一根始終無法辨認出其擁有者。他唯一所能確定的,只是那支指揮棒來自中國,因為棒上刻有中文名字。本月初,當為布展事宜來到上交新廳80米互動長廊時,阿爾圖羅在一張照片的文字説明前停下腳步。得知照片上是新中國第一位指揮家黃貽鈞之後,他立即讓遠在瑞士的家人拍了那根神秘指揮棒的照片傳至上海。這根指揮棒終於在海外飄蕩30余載後,找到了曾經的主人。

  最個性:卡拉揚

  為了便於使用,指揮棒一般用木頭、玻璃鋼或碳纖維製成,在較粗的那端還會包裹上橡膠,以便手持。許多大指揮家都對指揮棒格外講究,甚至是“挑剔”,從長度、強度、顏色、彈性、均衡度到重心,都必須符合他們的習慣。

  可以説,每一根指揮棒都是私密的,透露著指揮家的個性和習慣。也正因為如此,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本次展出的指揮棒,幾乎沒有兩根是一模一樣的。托斯卡尼尼喜歡重的,所以他用過的指揮棒比較粗大;富特文格勒的指揮棒就比較細一些。梅紐因的指揮棒沒有手柄,上下一樣粗,因為小提琴演奏出身的他執棒手勢比較特別;埃梅裏希·卡爾曼的指揮棒上綁著一支鉛筆,身為作曲家,他總喜歡在樂譜上寫點什麼。當然,最有個性的非卡拉揚莫屬,他的指揮棒比別人的短了一截——在某次指揮時盛怒之下咬斷的。本報記者邵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