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規則重掌農業發展“指揮棒”

  • 發佈時間:2014-08-15 07:52: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區域零點

  “青島那邊的果樹整批快三十年了,該換樹了。”在不久前召開的世界葡萄大會的班車點,幾位來自不同地區的林業局工作人員交換著資訊。“化肥、激素催産,很多樹都未老先衰了。”

  這個提法引起了共鳴,遼陽林業局一位先生接話道:“輕微自然災害就導致減産的狀況,從去年開始凸顯。”不僅未老先衰,營養不良、抵抗力差的“亞健康”甚至“病態”也是我國多個地區果木的常態。

  健康該是怎樣的?有人提出了對比,“我在日本看過紅富士的母樹,120年樹齡仍能每年接4000多斤果,”那人比劃著,“一棵樹佔地半畝。”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求産量一直是我國發展農業的主導思路,並成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然而過分求産量付出的代價是,我國農業部分領域形成了“求量不求續、求産不求種”的現狀,不僅農産品持續性欠佳,種質保護與利用也出現空白。

  筆者曾經在哈爾濱採訪時了解到,中國作為養豬大國,並沒有自己的種豬,反要從國外引進。“不僅每年花費鉅額資金,珍貴的遺傳資源還在流失。”黑龍江省養豬研究會李玉田為中國近20年幾乎沒有做過大動物育種工作,篩選種豬不科學導致的哈白豬和三江白豬的消失痛心不已。

  在南陽,歷史悠久的南陽黃牛一度遇到種質研究領先,卻不被市場認可難推廣的窘境。

  很難計量,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孕育了多少優良的種質資源。然而在現代農業“唯産量式”發展的衝擊下,香火難續的局面初現。一個好“種”的興旺,如同一個家族的興盛,涉及到種的保存、開發、推廣,品的培植、照料、擴繁,涵蓋了研究、改良、種植、市場等多個領域。其間環環相扣,一損俱損,一榮卻不俱榮。

  我國的“種”如何難以為繼?7月初沸沸颺颺的大北農海外竊種事件,多少露出些緣由的端倪。有人將種業亂局歸因為“國內種子企業普遍缺乏育種能力”,而筆者認為,因果應該倒置——是“亂”導致了我國5200多家種子企業中,實際有研發能力的只有一百多家。

  不立規矩怎成方圓?在産量第一的導向下,一些與農業發展特點相悖的發展方式佔得主流,而敦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規則被忽略漠視。

  試想,沒有種植期間適量催熟規則的保障,必然導致“殺雞取卵”式的求産不惜樹;沒有遺傳資源珍視與保藏的規則保障,後果就是優質品種的消失;沒有種業市場的嚴厲監管和種質智慧財産權的切實保護,怎會有企業踏實育種。

  與家規家訓一樣,農業鏈條上的規則是維繫支脈繁茂的內力。是時候將指揮棒從産量手中交還給規則,所謂立規矩才成方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