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性腐敗”折射制度弊端(深度觀察)
- 發佈時間:2014-09-25 03:52: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羅瑟勒姆是英國南約克郡的一座小城,人口只有25萬。近日,一份報告披露,在過去16年間,羅瑟勒姆小城約有1400名兒童遭到性侵、毆打和拐賣等摧殘。不可思議的是,當地的警察、議會和政府職能部門卻對此視而不見。報告的撰寫者傑伊教授強調指出,超過1/3的性侵案件都是在相關部門官員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
此事引發英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議論,一些媒體在指責這些官員“玩忽職守”的同時,還懷疑他們“從中漁利,這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事也使人們聯想起今年7月初爆出的20多名英國前政要性侵兒童事件。據英國廣播公司等多家媒體報道,慈善組織“國家兒童局”前顧問萊頓是“孌童資訊交換”網路的創始人之一,加入這一網路的,還有大量政府官員。
麥凱爾維曾擔任赫裏斯特與伍斯特市的兒童保護工作高級官員,並曾參與調查這起性侵事件。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透露,有證據顯示,起碼有超過20名包括前議員和政府大臣在內的顯赫人物“多年來一直性侵兒童”,這些人都在一個孌童者網路內,但一直沒有被揭發。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這些政客參與了多起孌童及性侵兒童案件,只是因為他們在政壇具有特殊地位和很大影響力,才受到縱容和包庇。《每日電訊報》透露,這些人包括工黨、保守黨等英國主要政黨成員,其中有前任內閣大臣和家喻戶曉的政壇人物,其中以保守黨前副主席莫裏森和軍情6處負責人海曼最為引人注目。報道稱,海曼在諾丁山以別名租下一幢豪宅,作為集團窩點。後來警方突襲大宅,發現裏面有大量兒童色情物品。
然而,由於英國的制度性缺陷,海曼等人的“性腐敗”並沒有得到遏制,海曼本人事後只是受到了輕描淡寫的“警告”。調查這一事件的已故保守黨議員狄更斯曾在下議院提出徹查海曼,卻遭到惡意恐嚇。其後,他致信英國首相,並將有關證據提交內政部。然而數月後,內政部稱“檔案丟失”,結果不了了之。
今年7月7日,英國內政大臣特蕾莎·梅宣佈,將成立特別專家小組,“深入廣泛調查英國性侵兒童舊案”。首相卡梅倫也下令“進行徹查”,相關職能部門也啟動了調查工作。倫敦政治經濟大學社會學教授托馬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能夠“一查到底”,最終把事情搞個“水落石出”,還公眾以真相。
有英國媒體指出,這些“性腐敗”現象只是英國整體腐敗的“冰山一角”。客觀地説,作為反腐力度較大的國家之一,英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出臺了諸多行政措施。然而,即使這樣,英國仍在反腐上存在漏洞,緣由之一便是體制和制度這些硬體因素。
英國《太陽報》等媒體評論稱,腐敗貫穿了英國近代工業發展和社會演化史,正是因為大量腐敗事件的發生,英國才“痛定思痛”,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反腐敗的嚴厲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定,以防止腐敗滋生和蔓延,但即使這樣,形形色色的腐敗案件依然層出不窮。這些案件都折射出英國難以“破壁”和消弭的體制性、制度性、結構性弊端。
(本報倫敦9月24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25日21 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