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熟人社會利於控風險(點睛)

  • 發佈時間:2014-09-25 03:5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姚懿文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貸款難一直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完善農村多層次融資渠道,2009年銀監會計劃3年內農村資金互助社數量達到161家。然而,截至目前,全國農村資金互助社數量僅為49家。

  縱觀互助社發展歷程,不僅數量上未達預期,品質上也是良莠不齊。銀監會規定農村資金互助社的性質是由村民自願入股、為社員提供服務的互助性金融機構。但是部分互助社違規經營,高息吸儲、高息放貸,甚至辦成了“山寨銀行”,再加上風險控制不足,導致出現了大量貸款違約,最後甚至出現了互助社擠兌和倒閉現象。

  農民到底能不能辦好資金互助社?蒼溪縣益民農村資金互助社成立7年來,堅持只為社員服務,取之於農民,用之於農民,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牢牢控制信用風險、道德風險以及資金安全風險,用賬本上漂亮的數字給了這一問題肯定的回答。該互助社的成功,關鍵在於恪守農村資金互助社的定位,堅持社員“合作互助”的本質,用社員監督社員,實現了貸款去向的可控可測,將風險控制在熟人社會裏,這一經驗值得思考借鑒。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25日10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