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資互助社,幫農民也需政府幫

  • 發佈時間:2014-08-22 08:33:30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范南虹 通訊員 吳貴強

  “老周,颱風把我家養殖的對蝦和青斑魚全沖走了,經濟損失近百萬。我們想貸款20萬元買魚苗恢復生産,能不能貸到款?”養殖戶許惠娟電話求助。這幾天,萬寧市和樂鎮和港農村資金互助社董事長周經雄很是頭疼,像許惠娟這樣因“威馬遜”受災急需資金恢復生産的養殖戶太多了。

  “互助社根本不能滿足受災社員的貸款需求。”周經雄在電話裏叫苦,和港農資互助社因無錢貸款給社員,現在無人問津。

  2010年7月,由海南省政府主導,決定試點農村資金互助社,以解決農民融資貸款的困難,先後成立海口甲子農資互助社、三亞眾樹農資互助社和萬寧和港農資互助社,其中三亞、萬寧兩家農資互助社依託海南農業科技110服務系統,由農村種養專業戶、農業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但這種農資互助模式,卻因為金融政策的諸多限制,發展處處受制約,生存舉步維艱。

  互助社是農民致富好幫手

  7月17日上午10時,和樂鎮流川村石斑魚養殖戶蔡仕仁正在魚塘邊投喂飼料。

  “和港互助社幫我渡過了好幾次難關。”2011年,颱風造成蔡仕仁養殖的石斑魚大量逃逸、死亡,損失了100多萬,是和港互助社給他貸款10萬元購買了魚苗,重新恢復生産的。

  “每次申請貸款,一個小時就辦好了所有手續,且不需要任何抵押。”互助社的社員都是知根知底的同鄉,設計流程簡單方便,因此,每年魚苗投放季節,蔡仕仁都會從互助社貸款10萬元購買魚苗。

  據統計,4年來,和港農資互助社共為社員發放了168筆貸款,共貸款2015萬元,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和港村貧困養殖戶生産資金短缺的難題。

  “農資互助社是農民的好幫手,我們希望它發展得更好,實力更雄厚。”崖城鎮城西村農民黎克宇今年計劃種50畝冬季瓜菜,現在他正向眾樹農資互助社申請貸款。

  眾樹農資互助社依託三亞海源實業有限公司和海南省農業科技110崖城服務站成立,是我省首家農資互助社,共為崖城鎮農民發放貸款427筆,貸款總額2848.5萬元。

  政策不鬆綁互助社陷困境

  儘管四年來發放了近3000萬元貸款,眾樹農資互助社還是不能滿足農民生産發展資金的需求。眾樹農資互助社董事長、三亞海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慶鴦告訴記者,眾樹農資互助社現有社員353戶,每年冬種瓜菜時節的貸款需求高達3000萬,審批時只能首先滿足經濟最困難社員的貸款需求。

  據統計,和港農資互助社成立之初有社員41名,股本230萬元。四年過去了,互助社社員僅增加到156名,股本總金幾無變化,至今年6月30日,存款餘額211萬元;眾樹農資互助社在過去四年裏,社員由203戶增至353戶,股本金額由360萬元增至529.5萬元,至今年7月15日,存款餘額不足兩百萬元。

  “對於一個金融機構來説,這種增長可以説是一潭死水,任何商業銀行都難以生存。”本省一家商業銀行的負責人評價。

  那麼,造成農資互助社發展艱難的原因是什麼?

  “金融政策不向農資互助社傾斜,而且限制很多,導致互助社股本總額增長緩慢,存款規模小,無法滿足社員貸款需求。”劉慶鴦直言,農資互助社只能在所處鄉鎮的行政區域內,向農村社員攬儲,攬儲對象和範圍很受限制。

  《農村資金互助社會管理暫行規定》明確了互助社的資金來源:社員存款、社會捐贈和向其他銀行機構借款。農資互助社是新生事物,缺乏社會認同,社會捐贈基本沒有;同業拆借的市場準入門檻很高,“草根銀行”的農資互助社向其他銀行機構也借不到錢。而加入互助社的農民社員,他們也僅以極小的金額入股,不願意在互助社存錢,還是選擇將錢存入三亞的其他銀行。

  “如果不能適當鬆綁金融政策,解決農資互助社融資難題,擴大存款規模,農資互助社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失去它試點的功能和意義。”談到眾樹農資互助社的發展,劉慶鴦愁眉緊鎖。

  如今,劉慶鴦、周經雄這兩位農資互助社董事長,都把互助社的良性發展寄望于“優化政策環境”。他們迫切盼望:除了提高攬存能力外,政府還應多措並舉加大對農資互助社的扶持力度,以專項資金的方式入股扶持互助社,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促進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與互助社的合作,以低息支農再貸款的形式,壯大互助社的資金實力,滿足農民發展生産的資金需求,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探索建立能真正良性發展的新型農民銀行。(本報海口8月21日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