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交不完善 綠色出行難

  • 發佈時間:2014-09-24 07:54:15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海風純

  媒體有關無車日三亞應者廖廖的新聞,撞擊著筆者的心靈。説實話,有點慚愧,作為“老司機”,無車日雖已實施多年,但無車日到來之際,反而卻將其忘得一乾二淨了。無車日的初衷,是倡導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理念,鼓勵市民減少駕駛私家車出行,以減少城市擁堵和環境污染。然而,其遇冷的尷尬現狀,實在有必要引起反思。

  任何一種生活理念的倡導、培育,是需要通過營造氛圍來凝聚共識的。社會氛圍的形成,往往需要靠政府引導、媒體宣傳形成合力來推動的。曾記得,前些年每當無車日前夕,政府、媒體都會大張旗鼓的加以宣傳,社會氛圍很濃。反觀如今,社會熱點事件太多,媒體的關注點和興奮點已發生了變化與轉移。缺少輿論的關注,無車日的影響也就顯得日漸式微,甚至逐漸被人淡忘了。

  以當下的國情,領導的身體力行,往往具有不何替代的示範意義和風向標作用。以往無車日,還能聽説某某領導乘公交或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的消息,不管這種行為是發自內心的還是有“作秀”之嫌,但它確實能引起社會對綠色出行的關注。顯然,如果社會只是一味倡導普通市民綠色出行,而領導官員不能率先垂范或以身作則,依然乘專車一路絕塵而去,綠色出行的社會共識就很難形成。

  當然,無車日遇冷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們整個社會的公共交通系統不發達,民生欠賬太多。以海口為例,隨著私人小轎車的飛速增長,城市的交通擁堵、停車難的問題也日益凸現。其實,越來越多的有車族並不願意開車出行,但由於公交系統不發達,再加之“打的難”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導致不少人“迫不得已”駕車出行。如果片面認為市民素質欠缺,未免有些苛責了。

  其實, 綠色出行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應只在無車日才加以宣傳、重視。只有進一步完善公交系統,“無車日”的理念才能得到真正深入人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