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路難行考問公眾出行觀

  • 發佈時間:2014-09-24 07:54:16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正言

  今年世界無車日與往年不同,許多城市的管理部門都接納了群眾的意見,取消走形式的“一日秀”,不再劃設“無車日限行區”, 讓往年“限行區內空蕩蕩、限行區外車擠擠”的糾結不再重演。但是媒體以三亞為樣本採訪所披露的“大多數市民對無車日知之甚少”、 “響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者少”,甚至很多路段還持續出現車流高峰等,也反映出了實現低碳生活方式亟待破解的窘境。

  低碳出行難在哪?既有道路建設、公交配置等城鄉公共交通硬體的缺位,也有公眾在理性購車、綠色出行等觀念上的軟體不足。在“軟硬兼施”之中,不少民眾或因為時間、路段等限制,或因為跟風、攀比等心態,把自駕作為出行的首選、代步的必選。

  要改變平日常擁堵、無車日也難行的局面,首先便要厘清“大公交”的概念,在公共交通的硬體上做 “硬氣”文章——要認識到包括公交大巴、計程車、中巴車、地鐵、輕軌、水上巴士等,凡是為公共交通提供服務的,都屬於“公共交通”體系,理應在發展規劃、項目建設等方面獲得相應的重視。同時結合其運作特點予以扶持,如公交大巴專用道建設、公共自行車連通社區“最後一公里”、公交大巴中巴的夜間服務等,為公眾的便利出行提供應有的保障,減少小車族“高碳出行”的必要。

  其次,還要深化“大公交”的責任感,在“公民交通”的軟體上強調權利與義務——要讓每個人在享受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的同時,意識到自己作為公共交通的參與者,也有著不可推卸的、保障公共交通暢通的個體義務,並落實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如增強環保意識少開車、不搶行不加塞文明行車、守紅燈走斑馬線文明走路等,為有序高效的道路交通增加“軟實力”。

  也只有“公交硬體”、“公民軟體”兩個輪子協調前進,與汽車文明所伴生的交通問題才有望得到根本緩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