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火星大氣探測器成功入軌

  • 發佈時間:2014-09-23 19:30:2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記者常麗君)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于去年11月發射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歷經7.11億公里旅行後到達火星。據官方證實,它點燃制動閘成功進入了繞火星運作的軌道。

  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2日報道,來自官方的消息宣佈:“從觀測的導航數據來看,祝賀大家,探測器正在火星軌道上。”飛行控制人員聽到這一消息歡呼鼓掌。“這是個不可思議的夜晚。”NASA科學任務主管約翰·格倫斯菲爾德説。現在,這一耗資6.71億美元的任務真正開始工作了,這是首次研究火星的上層大氣。

  科羅拉多飛行控制中心將花6周時間來調整探測器高度,檢查它的科學儀器,然後開始探測火星的上層大氣。它將從軌道上觀測,不會在火星著陸。它將花至少一年(一個地球年,半個火星年)時間來收集數據。它的軌道將下降到距火星表面1.25億公里處,用攜帶的8台儀器進行測量。整個航太器兩邊翼尖寬度與一輛校車相倣。

  NASA去年11月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了探測器,也是它的第10次火星軌道任務,以往曾有3次失敗了。在上週日晚官方消息宣佈這次入軌成功之前,整個研究小組一直緊張不安。航太器在點燃制動閘時時速為16000公里,本該半小時後入軌,由於火星與地球之間相距2.22億公里,使信號延遲了12分鐘才到達地球。

  探測器將加入已在繞火星運轉的3個“夥伴”行列中,兩個美國的,一個歐洲的。“堵車”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印度的第一個行星際探測器Mangalyaan將在兩天內到達,也將瞄準軌道入軌。

  科學家相信,火星大氣中含有一些線索,有助於人類了解它在過去幾十億年間,怎樣從溫暖濕潤變成了寒冷乾燥的。早期的濕潤環境是否孕育了微生物生命,是人們迄今未能回答的問題。

  探測器首席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大氣與空間物理學實驗室的布魯斯·雅可斯基表示,希望能發現火星上所有的水都到哪兒去了,水和二氧化碳曾經組成了厚厚的大氣,足以支援潮濕的雲。這些氣體可能是在火星早期被太陽剝離,逃逸到上層大氣和太空中。探測器應該能推知火星的過去。

  下個月,探測器將與一顆彗星發生一次罕見的摩擦。這一新發現的賽丁泉彗星(Comet Siding Spring)的彗核將於10月19日從火星上空131960公里處經過。但官方稱,彗星塵損壞探測器的可能性很小,能觀察彗星也是一次額外收穫。

  探測器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位於科羅拉多利特爾頓的控制中心操作這一任務。

  這是NASA的第21次火星發射,第一次是2012年“好奇號”漫遊器在火星著陸。就在本月,好奇號到達了它的主要科學目標,一座名為“夏普”(Sharp)的山,即將開始鑽探。“機遇號”漫遊器在著陸10年後也還活躍著。所有這些機器“偵察兵”正為人類2030年後登陸火星鋪平道路。

  左圖 NASA提供的藝術概念圖:探測器在任務中接近火星,研究它的上層大氣。探測器經歷7.11億公里旅行後,于2014年9月21日到達火星,點燃制動引擎使航太器進入橢圓形軌道,繞火星運轉而不著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