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好産品亮相讓名村鎮露臉

  • 發佈時間:2014-09-23 04:32: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9月22日,農業部在廣西南寧舉辦了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授牌和村企對接活動,向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頒發了證書,並舉行了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和龍頭企業對接儀式。近年來,我國一村一品得到快速發展,“實施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支援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鎮建設,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專用原料”的理念已深入各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聯農民、帶農業、富農村,拉動農民收入倍增,成為帶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的新引擎。

  核心閱讀

  截至2013年底,全國各類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5.4萬個,從業農戶1750萬戶,專業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0233元,高出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5%。

  發展一村一品已成為促進地方農民增收,特別是欠發達地區開展扶貧開發、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必然選擇。

  本報記者 買天

  選樹一村一品典型,就是要讓好産品亮相,就是要讓名村鎮露臉。透過長長的榜單,就是要看到這些上榜的一村一品,在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活躍農村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優秀表現,通過學習與趕超,能使更多的優秀的一村一品脫穎而出,能讓更多的農民從一村一品中嘗到增收致富的甜頭。

  日前,由農業部認定的第四批324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正式發佈,這些村鎮主導産業突出、産品品質優良、區域特色鮮明、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成為全國一村一品專業村鎮中當之無愧的典型。

  專業村數量穩增,冀魯陜三省領跑

  “截至去年底,全國專業村達到54217個,比上年增長2.3%。”農業部農業産業化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各地依託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開發特色優勢産品,培育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産業,形成了一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專業村鎮。

  從地區分佈看,河北、山東、陜西專業村數量分別達6922個、6523個和5101個,繼續領跑全國;從行業佈局看,蔬菜、水果、畜牧和特色糧油四大産業專業村數量達到30770個,佔專業村總數的56.8%。各類專業村經濟總收入達26389億元,同比增長13.6%,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其中,收入超億元的專業村2557個,主要分佈在山東、江蘇、河北等省。

  産業集聚成規模,一縣一業漸清晰

  發展一村一品是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産業的重要途徑。據介紹,近年來,各地引導一村一品專業村鎮大力發展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産基地,形成了一大批優勢特色農産品主産區,呈現出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2013年,全國專業村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0679萬畝,比上年增長3.2%。目前,在專業村基礎上,形成了專業鄉鎮3316個,佔全國鄉鎮總數的8%。

  案例:陜西省洛川縣365個行政村全部以蘋果為主導産業,形成了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蘋果種植面積50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80%,成為全國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産基地。

  專業村農民增收快,花卉水産畜禽回報高

  發展特色優勢産品,必須切準市場需求。各地依託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發展農産品加工,延長産業鏈條。

  據悉,2013年,全國各類專業村主導産業從業農戶1750萬戶,佔專業村農戶總數71.7%;專業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0233元,高出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5%。在種養專業村中,特別是從事花卉、水産和特色畜禽的專業村,農民從中獲取的收益十分明顯。

  案例: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是省級貧困縣,近年來以一村一品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櫻桃等特色産業,2013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首次突破1萬元,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

  品牌知名度擴大,産品品質過得硬

  好産品需要品牌來延續生命力。一村一品專業村鎮通過申報地理標誌産品保護、開展商標註冊和“三品一標”認證,培育一批知名品牌,農産品品質穩步提高。

  截至2013年,主導産品獲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認證的專業村達13608個、5802個和2444個,分別佔專業村總數的25.1%、10.7%和4.5%;有13282個專業村擁有註冊商標,4229個專業村獲得省級以上名牌産品,5016個專業村獲得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分別佔專業村總數的24.5%、7.8%和9.3%。

  案例:河南省積極推動農産品品牌建設,有280個專業村獲得省級以上名牌産品稱號,涌現出西峽獼猴桃、河陰石榴、新鄭大棗、民權葡萄、新密金銀花等知名品牌。

  經營主體展實力,經濟活力被激發

  一村一品專業村鎮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平臺。各地通過發展一村一品,培育適應一村一品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要求的新型經營主體。

  農戶、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主體共生並存、合作發展,提升了農業的組織化水準,創新了農業生産經營體制。截至2013年底,全國有33476個專業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有9442個專業村建有龍頭企業,分別佔專業村總數的61.7%和17.4%。此外,還有37.6%的專業村與龍頭企業實現了有效對接。

  案例:江蘇省大力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2013年,該省2493個專業村主導産品銷售收入達1627.8億元,其中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銷售的金額高達85%。

  農業功能再拓展,城鄉融合辟新路

  不少地方在發展一村一品過程中,在確保農産品有效供給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農業的休閒觀光、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功能,積極發展二三産業,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城鄉融合發展,激發了農民建設美麗鄉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加快了城鄉一體化步伐。

  案例:四川省成都市立足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都市農業,近年來培育壯大了268個帶有休閒觀光功能的專業村鎮,不但滿足了城鎮居民休閒需要,而且把發展理念、人才、資金、資訊、市場等要素引入了農村,實現了城鄉交流互動、融合發展。

  優秀村鎮辦法多,“三個注重”是經驗

  用事實説話,用數據證明。發展一村一品符合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實際,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優秀的村鎮在推進一村一品建設中,他們的經驗可以概括為“三個注重”。

  注重政策引導,政府要真扶持。有力的扶持政策,是一村一品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這些村鎮政府把一村一品作為加快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出臺了一系列推進發展的政策措施。

  案例:江西省從2013年開始,每年安排2100萬元一村一品專項資金,對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進行扶持。

  注重市場開拓,讓經營主體唱主角。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是發展一村一品的重要帶動力量,如何讓他們聯農民、帶農業、富農村,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是很好的途徑。通過産銷銜接,做到以銷定産、以産促銷,從而為一村一品專業村鎮搭建市場合作平臺。

  案例:山東省探索龍頭企業引領專業村鎮發展的路子,把是否帶動專業村鎮、帶動農民合作社發展作為省級龍頭企業認定監測條件,並建立村企、社企、村社對接聯動機制,目前全省近7000個專業村鎮中,已有3000多個村與龍頭企業建立了對接關係。

  注重典型示範,不搞一陣風評比。農業部自2011年起開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認定工作,目前共認定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推廣了一批頗具影響力的專業村鎮和特色農産品知名品牌,示範帶動作用非常顯著,在社會上産生了深遠影響,陜西、安徽、廣西、江蘇、山東等省還相繼開展了省級示範村鎮認定。

  案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先後評選表彰了85個省級專業示範村鎮,並以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名義命名,使一村一品獲得廣泛關注,帶動了全區數千個行政村向專業村目標邁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