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訪聯合國秘書長南南合作特使週一平

  • 發佈時間:2014-09-22 10:44: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南合作能夠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訪聯合國秘書長南南合作特使週一平

  新華網聯合國9月21日電(記者顧震球)聯合國秘書長南南合作特使週一平日前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氣候變化不單單是環境問題,也是一個全球性的發展問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而南南合作能夠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週一平説,在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危害面前,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更為脆弱,尤其更容易受到洪水和乾旱等災害影響。要應對氣候變化,不僅需要減少全球範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還要適應氣候變化給生存環境帶來的影響,這些都需要全球所有國家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大量的、長期的資金、技術、人力支援。

  他説,當前,國際發展合作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南北合作,即發達國家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二是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開展的發展合作;三是三角合作,即兩個或多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或國際組織開展的發展合作。

  週一平説:“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擴大,傳統的南北合作受到巨大影響。因此,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就更突顯其重要性。但需要強調的是,南南合作不能代替南北合作,而是南北合作和其他傳統形式的發展援助的補充。”

  他説,資金支援、實物支援、技術支援、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經驗分享是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開展南南合作的幾種主要形式。中國在這一領域起到了表率作用。

  關於資金和實物支援,週一平説,幾年來,中國政府先後向小島嶼國家、欠發達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非洲國家提供了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與此同時,中國還與烏干達、蒲隆地、多米尼克等12個國家簽署了應對氣候變化物資贈送的諒解備忘錄。“這充分表明瞭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和努力,信守做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承諾。”

  關於技術支援,週一平説,中國等幾大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低碳減排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的重要生産者,比如中國的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和巴西的生物燃料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他説:“中國的環保科技和低碳産品物美價廉,與來自發達國家的高昂環保技術和産品相比十分有競爭優勢,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歡迎。我相信,隨著南南合作的不斷深化,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將直接從這些低廉的技術轉讓或技術進口受益。”

  關於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經驗分享,週一平説:“有效的合作不僅僅止步于資金、技術和實物支援。我們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正在為解決本國的社會、經濟、環境問題尋求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提供人員培訓、進行能力建設、設計適合其本土發展特色的解決方案,對這些發展中國家更有幫助。”

  他説,很多發展中國家由於地理位置接近,或具有文化和歷史上的聯繫,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可以分享之處,特別是在知識、經驗、最佳實踐方面總結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把解決貧困、提高教育和能力建設以及加強基礎設施相結合,全方位的提高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比如面對各種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的發生和災後重建及政策實施過程中各種可能發生的問題。

  週一平説:“中國正在通過南南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培訓方式分享在這個領域取得的經驗。”(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