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曲悠揚的現代牧業長調

  • 發佈時間:2014-09-22 02:31: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五四 李飛

  八月,內蒙古烏珠穆沁草原到了最美的季節。

  遠觀,小丘起伏,翠色慾流,靜靜的錫林河,緩緩彎彎地流入天際,像一幅只用顏色渲染,而無線條勾勒的畫。近看,黑頭肥尾的烏珠穆沁羊,黃白相間的西門塔爾牛,淺粉肌膚的蒙古白馬,與五顏六色的芍藥花、山丹花、韭菜花一起,點綴著無邊的綠。

  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腦幹哈達嘎查的石·巴特爾正忙著裝備新買來的打草機,兩輛拖拉機在旁待命,過幾天,石·巴特爾就到了一年中最忙的季節。吉日嘎查的李耀文家,新建了12間標準化棚圈,一旁用了七八年的老棚圈是自己設計的,編了數字代號的大、中、小牛槽,打掃得一乾二淨,看得出主人很用心。薩如拉圖雅嘎查,已經63歲的道·達木林,躍身開工,輕輕揮鞭,與400多只羊、20多頭牛一起,閒步在自家已經劃區的草場,一步也不踏入旁邊的休牧區和打草場。

  近5萬牧民,約百萬頭(只)牲畜,就這樣生活在2.2萬多平方公里的93個嘎查中,這裡就是國家第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內蒙古西烏旗。

  現代牧業,如何發展?

  “人靠教育牧靠草。”該旗旗委書記周金樁對記者説,“只要牧民觀念轉變了,草原生態維護好,就抓住了現代牧業發展的關鍵。”

  “打地基”——劃區輪牧、品種改良、基礎設施建設

  劃區輪牧緩解草畜緊張關係、品種改良提高畜牧養殖收入、基礎設施建設保駕現代牧業發展,共同為西烏旗草原生態維護、畜牧養殖轉型、牧戶民生改善“打牢地基”。

  “我把地基打好,壘墻蓋房的事情就靠孩子們了。”道·達木林所説的“地基”,指的是他一生放牧為這個8口之家所奠定的物質基礎——劃區輪牧的6000多畝草場,品種優良的烏珠穆沁羊、西門塔爾牛,棚圈、草房、機井、圍欄、注射架、藥浴池等一應俱全的基礎設施。

  十幾歲就開始遊牧的道·達木林,30多歲上草場承包到戶,定居下來。50歲時,達木林開始在自家承包的草場上嘗試劃區輪牧:4000多畝草場分為6個輪牧小區,根據季節每塊放牧3~7天,另外2000畝作為打草場,不放牧,每年輪刈。

  從遊牧到輪牧,達木林告訴記者,定居之後,畜牧業生産與草原生態之間出現的矛盾集中凸顯在每個牧民的草場上。承載能力有限,養活不了太多牛羊,而過度放牧又會破壞草原。於是,在這樣前所未有的困難和矛盾中,達木林開始嘗試輪牧。

  牧民的積極嘗試,得到了政策層面的有力支援。2001年,道·達木林被評為西烏旗第一批天然草場劃區輪牧示範戶。如今,西烏旗禁牧為主、休牧為補的科學放牧模式已經成型:在階段性禁牧和劃區輪牧的基礎上,嚴格實施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原生態保護獎補制度,6.36元/畝的階段性禁牧補貼、1.71元/畝的草畜平衡獎勵資金,10元/畝的良種牧草補貼,800元/戶的畜牧業綜合生産資料補貼,確保草原恢復生息、牧民不減收入。

  與達木林家緊鄰,同屬於薩如拉圖雅嘎查的恩克巴雅爾,是個種公羊養殖專業戶。恩克巴雅爾家客廳裏擺著、挂著十幾個獎盃、獎盤、獎狀,其中一個獎盃引起了記者的興趣——2012年西烏旗良種牲畜展覽季評比二等獎。

  “就是牲畜選美。”恩克巴雅爾的弟弟,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布和畢力格不失幽默地向記者介紹起哥哥家的種公羊所獲得的這個獎項。恩克巴雅爾家養殖的是烏珠穆沁種公羊,黑頭、黑蹄、肥尾,很是漂亮。

  烏珠穆沁羊是西烏旗的一張名片,具有耐寒、産量高的特點,85%的牧戶主要收入源於養殖該品種羊。

  2005年,西烏旗制定了烏珠穆沁羊提純復壯優惠政策,以嘎查為單位,集中管理種公羊,整群更新基礎母羊,借力專業戶推進此項工作。2010年,該旗又借助“中央財政扶持現代肉羊産業發展項目資金”,選擇條件較好、牧民積極性較高的14個嘎查,整村推進項目建設。

  “一隻基礎母羊可以賣到1500元左右,成年種公羊能賣3500元。”恩克巴雅爾説,目前,他的年收入達到40萬元,380隻特一級烏珠穆沁基礎母羊、150多只種公羊(含羔羊)功不可沒。

  家財萬貫,有毛不算。過去,即便牛羊成群的牧民也不敢稱自己富有,一場雪災過後,財産就可能損失大半。而如今,牧民們已經習慣於用牲畜計算財産了。

  已年過花甲的達木林,時常在夢中浮現年輕時騎著馬、唱著長調,伴著羊群,逐水草而居的自在畫面。“遊牧自由,但總是要操心牛羊,現在有機井、儲草棚、棚圈,牲畜飲水、吃草和過冬都不用擔心。”

  達木林家的棚圈,前有防疫注射架,側有藥浴池,不遠處是堆著牧草的草房,草場中間是一口機井。以養羊為主的牧戶家中,這樣的基礎設施可以稱得上是“標準配置”。

  過去幾年,西烏旗除改善牧戶基礎設施外,還全面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草原建設、京津沙源治理工程、新牧區示範嘎查建設、防災飼草料貯備設施建設、人畜安全飲水工程等一系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蓋房屋”——家庭牧場、特色養殖、新型牧區建設

  家庭牧場主為自家羊倌建房安家、特色養殖專業戶請設計師規劃了別墅、新型牧區建設嘎查24棟新居整齊氣派,西烏旗正在生態、生産、民生的牢固地基上“壘墻蓋房”。

  家庭牧場主李耀文,是嘎查裏有名的能人,經營著一個頗有規模的家庭牧場。

  上世紀80年代初,李耀文退伍後做了一名司機。第一個月的工資,李耀文分文未花,買了3匹馬。此後每月的工資,他至少用來買1匹馬。1999年改養羊時,李耀文已經辭了工作,專心養馬13年,一共養了700多匹馬。

  21世紀初,草原沙化嚴重,李耀文在全旗率先嘗試接冬羔;2009年,在“小畜換大畜”政策引導下,李耀文的養殖重點又從烏珠穆沁羊改為了西門塔爾牛。李耀文的妻子,把近30年間家裏所放牧、養殖過的所有牲畜的資訊,都整整齊齊地記錄在了本子上,見證著一個家庭牧場的發展。

  如今,有500多只羊、430多頭基礎母牛,每年還有大量育肥牛的李耀文,仍然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5年之內,養到2000頭沒有問題,要能幹10年,我就可以養到2萬頭。”總是告誡自己要“把握著點幹”的他,步伐邁得並不慢。

  像李耀文這樣的家庭牧場主,西烏旗目前有80戶。今年,在完善原有70個家庭牧場的基礎上,該旗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重點扶持發展了10個現代化示範家庭牧場,並計劃于未來3年內每年再發展10戶。同時,在家庭牧場主中積極發展“黨員中心戶”,通過示範引領、生産互助,帶動周邊牧區牧戶,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李耀文”。

  與李耀文一樣,對畜牧業同樣癡迷不已的達布·希拉圖,是查巴旗寶力格嘎查的養馬專業戶。他租了萬餘畝草場,不僅放牧自家的100多匹馬,周邊5戶牧民家的約200匹馬也由他代養。每年,僅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拍馬”一項,他就能收入幾萬元。

  希拉圖所放牧的,是內蒙古四大名馬之一——烏珠穆沁白馬。與“蒼狼白鹿”一樣,蒙古馬也是蒙古族人心中永恒的圖騰,尤其是烏珠穆沁白馬,形體優美、聰明睿智、耐力十足,更是尊貴。該品種馬僅在烏珠穆沁草原繁殖,2012年,西烏旗被國家馬業協會認定為“白馬基地”。

  採訪中,記者在希拉圖家的客廳裏看到一冊住房規劃圖紙,那是他前年專門請市裏的設計師繪製的,圖紙上漂亮的二層小樓,如今已經矗立在草原上了。

  希拉圖靠特色養殖住上了別墅,而包括石·巴特爾在內的腦幹哈達嘎查的所有牧民,則因為新牧區建設而住進了統一規劃的新居。

  一走進腦幹哈達嘎查,藍天綠地間,兩排整齊的洋房煞是好看。據副嘎查長石·巴特爾介紹,美麗的新嘎查、現代化新牧區其實也是逼出來的。

  腦幹哈達嘎查草場總面積僅4.6萬畝,牧民217人,每人平均草場面積較小,並不利於發展畜牧業。窮則變,變則通,思路決定出路。不適合養羊的腦幹哈達嘎查另辟蹊徑,整體規劃生活區和生産區,並抓住“小畜換大畜”政策推出的有利時機,借力“金融支農”服務,集中養殖育肥牛。僅短短幾年,就蝶變為牧戶居住洋房、牲畜集約飼養、畜牧業向産業化轉型的新型嘎查。

  “起高樓”——合作經營、畜牧加工、發展休閒旅遊

  現代牧業如何“更上一層樓”,從牧民自發的聯戶經營向規範化合作社方向發展、借助生態優勢打造旅遊精品地、畜牧産品加工業延長牧業産業鏈,是西烏旗給出的答案。

  2012年的一場大雪中,阿迪亞走進了另外4戶牧民的家中,商量聯戶經營的事情。阿迪亞所在的新高勒嘎查,有近800牧民,只有30萬畝草場。人多草少,養殖能力小,抗風險能力差。

  聯戶經營之後,1.1萬畝草場上,5戶牧民集中劃區輪牧,養殖能力翻了一番還多,年每人平均收入也由5000多元提高到了1萬元。“計劃明年一起買打草機,還可以節約投資。”阿迪亞嘗到了聯戶經營的甜頭。

  近年來,引導合作經營走向規範化合作社是西烏旗委、旗政府主抓的一項工作。旗裏出臺了《牧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辦法》,尤其有兩點規定引人注意。一是合作社要有實質而具體的內容,具有可操作性,入股的牲畜、草場、機械等有明晰的股權關係;二是合作社必需有一定數量或比例的貧困戶參與,符合以富帶窮、共同致富的目標,強強聯合的合作社不在政府扶持政策範圍之內。

  凡符合條件的合作社,西烏旗都想盡辦法扶持發展。石·巴特爾所在的腦幹哈達良種改良育肥牛合作社就是扶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該合作社由12戶牧民組成,成員家庭收入由10幾萬元到50多萬元不等。

  “幹合作社,啥好處都有!”石·巴特爾對這個成立3年時間的合作社非常認可。今年,有合作社聯戶擔保,他一次性從銀行貸了30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用於購買育肥牛,而往年個人從銀行貸款,一般只能貸到三五萬元。

  合作社越發展,成員們對未來的發展方向認識得就越清晰。“以後我們的育肥牛,要分割、加工之後再賣”,石·巴特爾的想法是建一座小型加工廠。

  現在,西烏旗較有規模的畜牧産品加工企業約十余家,最大的龍頭企業輻射12個肉食品加工分協會,全旗近半數牧戶被納入到現代畜牧業産業化經營鏈條中來。為打造“烏珠穆沁羊肉”品牌,西烏旗今年全面開展了羊肉全産業鏈可追溯體系建設工作,為羊“打耳釘”正成為草原“新時尚”。

  發展硬實力的同時,西烏旗沒有忘記發揮軟優勢。怡人的草原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多彩的牧區生活是大自然送給西烏旗最好的禮物。

  為發展休閒觀光畜牧,西烏旗創建了巴彥花鎮“烏珠穆沁遊牧文化”旅遊點、蒙古汗城和浩勒圖高勒鎮等諸多旅遊景區,形成了西烏旗旅遊一條線。當地牧民告訴記者,每年七八月份,都有大量遊客來到草原,放牧、擠奶、熬奶茶,觀賞套馬、賽馬、摔跤和拍馬等,體驗一天草原人生活。而嘗到休閒畜牧業甜頭的牧民,也更懂得了草原生態的彌足珍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