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家港海關:“一線工作法”打通“最後一公里”

  • 發佈時間:2014-09-22 01:31: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花了幾個月,走了百餘家企業,足跡遍佈張家港所有板塊和鄉鎮區,張家港海關黨組一班人最近有些忙,他們把自己的辦公地點“挪”到了工廠車間,這也是該關自2008年以來從不間斷地推進“一線工作法”的一個縮影。

  調查研究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工作創新在一線,難點突破在一線,用一線工作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張家港海關這個做法,企業親切地稱為“專家門診”。

  這幾天,張家港海關加貿科科長陳曉東一直在梳理自己的調研筆記,對在調研時企業提出的需求一一琢磨,逐條回復。

  “事前收集建議意見、現場分類解決、後續跟蹤督辦是關領導對調研和現場辦公的硬杠子,要求我們必須盯住事情、盯住專人、盯住進度,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陳曉東説。

  圍繞“三解三促”活動,張家港海關力推服務精細化,建立了班子成員重點企業聯繫點制度。每名班子成員掛鉤聯繫4家企業,了解企業需求,跟蹤走訪不落空。中孚達紡織是南豐鎮的一家企業,規模雖然不大,但成長性很好。張家港海關關長胡克宏把這家企業作為自己的聯繫點,在聽了企業的情況後,他支了幾招:一是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保護好專利等無形資産;二是要打通加工貿易渠道,盡可能用好試點政策和最大化降低通關成本;三是要做好融資,並不斷囑咐身邊的陳曉東要做好跟蹤。

  “海關推行 ‘一線工作法’,既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特別是關注好、扶持好中小微企業,為他們提供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服務。”胡克宏説。

  中糧旗下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糧油生産基地之一。如何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讓企業量不斷擴張的同時質得到提升,實現更好地轉型,曾經一度讓公司徐新平老總很頭疼。

  如今這個問題已經迎刃而解,“這源於一次海關人員到企業調研,向我們輔導了加工貿易方面業務知識,引導我們用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政策,鼓勵我們積極申報AA類企業資質,如今我們享受到了海關擔保驗放等最便捷高效的措施,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幅降低,産品的競爭力更強了,今年以來公司的加工貿易備案量已達近兩千萬美元。”徐新平説。最近,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馬上就要實施,上海自貿區監管服務創新制度即將複製推廣,張家港海關黨組一班人心裏盤算著,要儘快讓企業知道這些事,用好這些政策,讓通關成本再降一些,企業效益更好一些,真正使“一線工作法”成為企業得實惠和便利的抓手。

  自從2013年開始,張家港海關不斷深化“一線工作法”主題,推出送政策、送服務、送資訊到府的“三送”活動,向進出口企業“零距離”、“一對一”傳遞國家新政,如今政策的“紅利”已逐漸得到釋放,1—7月份,在國際市場依然多變的情況下,張家港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67.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5%,海關徵收稅款128.62億元,同比增長5.32%,居江蘇省內關區首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