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學校園的低碳新風尚

  • 發佈時間:2014-09-22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手拿“碳匯存摺”、腰佩計步器、留存單面紙、主動垃圾分類,動動滑鼠就知道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新學期,一場科學實驗式的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成為復旦校園的新流行,請關注——

  將寢室樓內的垃圾分類回收,所得款項悉數存入公益基金,再從公益基金內撥款供低碳公益站為學生免費用單面紙列印……在復旦大學校園內,一場科學實驗式的教育實踐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手拿“碳匯存摺”、腰佩計步器、留存單面紙、垃圾分類收整合為了參與實踐活動學生的“標配”,打造“零排放寢室”成了一項新鮮且受追捧的活動。

  復旦大學從2013年開始推進“零排放”寢室創建活動,2014年建立校園低碳生活科學量表。行之有效的措施輔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得低碳節能的宣傳落到了實處,並形成了持續推進的動力。

  復旦大學南區的學生生活區有一個低碳公益站,它是由學生志願團隊來進行日常管理。低碳公益站在日常開展“低碳回收站”“綠植換換換”“單面紙”回收列印等活動。每個宿舍樓都在日常開展廢舊報紙和飲料瓶的回收,一方面,由此讓學生逐步形成垃圾分類的觀念,另一方面,也讓“低碳”實踐參與簡單便捷。

  寢室樓垃圾分類回收後變賣所得的款項將悉數計入基金。通過這個基金,同學們可以將自己踐行低碳理念所得的資金投入公益事業。經初步估算,只要回收5000個飲料瓶就可以資助山區的孩子上學一年,而他們自己也被此鼓舞。每個月,低碳公益站都能回收單面紙千余張,而拿著單面紙前來列印的同學也絡繹不絕。

  此外,低碳公益站還依託學校平臺製作了個人碳排放計算器,能讓同學們簡單地動動滑鼠就能知道自己一天有多少“碳排放”,從而對低碳生活的方式有更加直觀和深入的認識。

  走進復旦大學材料係大三學生小張的宿舍,全然沒有印象中男生寢室混亂的場景。窗臺上放著數十盆綠色植物,各種電器的插頭全都拔離插座,整齊地垂挂于地面,廢舊電池統一放置,等待被扔入寢室門口的垃圾分類回收桶中。小張和室友上學期參加了園區的“零排放寢室”計劃,他們每週記錄寢室的用電明細,了解自己每天的“碳足跡”。“比如洗衣服,用洗衣機洗的碳排放是2公斤,手洗的碳排放則減少為0.72公斤;還有,養一盆盆栽將減少2公斤碳排放,回收1公斤紙將節約碳排放0.5公斤……”,小張表示,如今,在自己的“碳匯存摺”上寫寫畫畫也成為了不少學生的新“功課”,而且,還會很享受“刷成就”的感覺。

  如今,第一期參與“零排放”寢室創建的學生只節電一項就比對照組下降了25%。在第二期活動開展時,學校又做了進一步調整,將校園寢室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具體化為“控制變數”,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因人而異的“生活方式”,進而在更多學生中推廣低碳理念。經過對照實驗,參與創建活動的寢室的用電量原本高於對照組,但經過“自我約束”,用電量平均下降了1/3,全部低於對照組的寢室。

  復旦大學學工部副部長艾竹老師告訴記者,為推廣公益精神,學校還建立了“低碳公益基金”,學生們在寢室樓裏將垃圾分類回收後變賣所得的款項悉數計入基金。通過這個基金,同學們可以將自己踐行低碳理念所得的資金投入公益事業。同學們經過計算,只要回收5000個飲料瓶就可以資助山區的孩子上學一年,而他們自己也被此鼓舞。

  為了更加全面地打造“低碳生活”,學校還推出了“7天養成一個習慣”的習慣養成計劃,培養大家低碳出行、單面紙免費回收列印的習慣。如今,學生還能通過積累的“碳匯”兌換計步器、綠植或是其他環保實踐獎品,在一個個有趣的活動中抵消自己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更讓“零排放”的目標不僅依靠“節流”也能通過“開源”來更好地實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