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該往哪飛
- 發佈時間:2014-09-21 01:17:5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特別策劃
“化工園區、機場建設、海參圈養殖……已將重要的候鳥棲息地、貝類生長區和魚類産卵場——潮間帶泥質灘塗蠶食殆盡。”9月14日,“讓候鳥飛”公益基金、瀋陽理工大學、遼寧師範大學等共同完成的《“潮間帶”消逝,候鳥何所依——黃渤海“圍填海現狀”調查》報告發佈會在北京舉行。“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等專家和護鳥志願者呼籲,保護黃渤海天然灘塗,尤其是其泥質灘塗。
數以百萬計的水鳥依賴渤海灣“潮間帶”遷徙
“潮間帶”是指大潮漲至最高時被海水淹沒至潮水退到最低時露出水面的範圍,屬濱海濕地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具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的地帶。周海翔説,單在遼寧的泥質灘塗海域,就生活著80多種生物物種。
“潮間帶”還是候鳥的重要棲息地。《“潮間帶”消逝》報告指出,全球總計8條候鳥遷徙路線,在“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上,有16處潮間帶水鳥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其中渤海佔了3個,分別是北部的遼東灣、西部的渤海灣、南部的萊州灣。而在這條遷徙路線上,每年共有150多種、數以百萬計的水鳥依賴渤海灣“潮間帶”來停歇、覓食、繁殖和越冬,其中包括24種全球受威脅或近危的鳥類。
周海翔舉例説,一隻百靈鳥1年吃掉5萬隻蝗蟲,對減少蟲害,保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候鳥的遷徙和保護,對全球生態系統來説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現在大多數人看不到這一點”。
大量圍填海工程和海參養殖蠶食“潮間帶”
據粗略估計,近20年,渤海人工填海造地面積遠超2000平方公里。瀋陽理工大學等組成的調查組走訪了遼寧、河北、山東、天津等10個濱海開發區,發現所調查區域的大部分“潮間帶”已喪失,大量的圍填海工程還在進行。單個圍填海工程少則數十平方公里,大則數百平方公里。
“讓候鳥飛”公益基金項目負責人田陽陽説,在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3個關鍵區域,各類型的填海行為最為嚴重,這是由於這3區域是圍填海造價最低的區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發佈的一份“潮間帶”調查報告也證實了田陽陽的説法。報告顯示,在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裏,東亞—澳大利西亞的遷飛路線上受威脅的水鳥物種數量,高於世界上其他7條主要遷飛路線。
調查組還發現,部分圍填海工程存在未批先建、無環評情況。《“潮間帶”消逝》報告指出,大連市金州灣屬淤泥質類型海灣,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尾海雕、虎頭海雕和東方白鸛的集中越冬地,這裡還生活著數萬隻其他鳥類。但《大連市渤海大道一期工程》金州段填海工程,在沒有取得海域使用權,更沒有環境影響評價情況下,對金州灣濕地進行全部填埋。當志願者對此多次舉報,遼寧省海洋漁業廳多次責令停工後,填海工程繼續施工。
田陽陽説,目前,遼寧省海洋漁業部門對渤海大道一期工程的違建已立案,進入會審階段,但施工現場依然在施工作業,完全無視法律的存在。
除大規模圍填海造地,建設工業園區外,海參圈養殖也是潮間帶消逝的重要原因。周海翔説,巨大利益刺激下,海參養殖業在渤海海岸線飛速發展。修建海參養殖場,就需炸山取石,在灘塗上圍建起網格狀的長方形的“養殖圈”。遼東半島黃海區域及長興島,盤錦等地有大量的海參養殖圈。大連市普蘭店市皮口鎮的海參養殖圈,甚至長達93平方公里。
調查組的現場調查發現,在盤錦市、大連長興島,莊河到普蘭店皮口鎮的黃渤海岸線上,工業園區和海參圈已將泥質灘塗幾乎瓜分殆盡,僅留少量的礁石海岸。候鳥只能在殘存的河口濕地,低潮區覓食。調查期間發現,鳥類數量銳減,甚至連鷗類都少了。
應將“潮間帶”列入生態紅線,限制開發
2012年,國家海洋局出臺了《關於建立渤海海洋生態紅線制度若干意見》,提出要將渤海海洋保護區、重要濱海濕地等劃為“海洋生態紅線區”,並細分為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依據生態特點,分區分類制定紅線管控措施。
田陽陽説,從遼寧省、山東省的生態紅線劃定區域圖可看出,生態紅線的禁止和限制開發區基本是遠離“潮間帶”的遠海海域。海洋生態開發規劃,基本沒有將泥質灘塗的“潮間帶”列入生態紅線。
對此,周海翔等專家建議,在海洋開發規劃和執行中,應重視生物多樣性,尤其是鳥類的生存需求;修改《海洋功能區劃》及《海洋生態紅線》,保護潮間帶灘塗,對尚未開發的自然海岸的潮間帶,不再開發;對已開發的潮間帶泥質灘塗,應限制開發,不能再向低潮區填埋。
針對圍填海項目環評執行和監管薄弱的普遍現象,《“潮間帶”消逝》報告指出,應加大公示力度,國家海洋局和環渤海各省市政府應加強填海行為的調查,一旦發現違法,及時處罰和糾正。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