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時代”成就“小人物”

  • 發佈時間:2014-09-19 14:59:51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物自述

  與眾多負笈海外,學習工作多年,現在又回國報效的金融“海歸”相比,我的職業生涯中只有兩段不長的海外經歷:一次是參加中英財政金融項目(FIST),赴倫敦證券交易所歷經近一年的鍛練;一次是參加中國證券業協會在美國沃頓商學院舉辦的為期3個月的培訓。

  這兩次海外經歷,串起了我職業生涯的三次轉變。在此與大家分享,也可看作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一個“大時代”成就“小人物”的真實案例吧。

  而立之年赴倫敦歷練

  自1995年進入上海證券交易所,我先後從事過研究、市場和辦公室等業務、行政工作。2000年,而立之年的我,通過FIST項目選撥,經受了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國際發展部工作的歷練。

  一年時間裏,最大的收穫就是開拓了視野、再一次成長。2000年之前的中國證券市場還處在初創期,“把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似乎還只是一個口號和長遠目標。從年輕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來到“百年老店”倫敦證券交易所,馬上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我所在的部門,承擔著倫敦證券交易所吸引全球各國公司來倫敦上市的重任。通過參加英國證券從業資格的考試,並參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具體工作,原先在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變得日益鮮活起來,對成熟的國際金融市場與新興市場究竟有哪些差異也有了很多具體的認知和體會。

  自然而然地,我也開始在對比中,思考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未來發展方向,也算是為後來回國參與制定上交所第一次戰略規劃埋下伏筆。國際化的視野,使我們不僅明確提出了打造藍籌股市場、推動金融産品創新的核心目標,也提出了在10年內成長為世界前五大主要交易所的發展目標,以及至今仍在熱議的交易所公司化、跨境收購等手段,堪稱上交所在本世紀初前10年取得飛速發展的重要指引。

  新項目建設帶來挑戰

  知易行難。相比參與制定戰略,從2002年到2009年這幾年間,我直接參與上交所兩個“新一代”項目的建設,可以説是更大的挑戰。

  2002年5月,上交所新一代資訊系統建設啟動。我在和國際諮詢團隊、技術開發團隊的並肩作戰中,踏入了原先並不熟悉的商業智慧、數據挖掘等新的技術領域。經過幾年努力,上交所在行業內建成了當時規模最大和功能領先的數據倉庫;建立了業內第一個金融創新實驗室;也推動了上交所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證券數據資訊的經營。

  2005年6月,工作崗位的調動讓我面臨全新的挑戰——全面負責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統項目。中途加入的我,是唯一沒有任何IT背景的項目成員。當時,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會在外高橋的開發基地一呆就是近4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裏,我們和來自方方面面的專家、供應商代表一起,不斷地分析各類業務需求,反覆地推敲軟體代碼,不停地在測試分析中去解決一個個問題,夜以繼日地在討論甚至爭吵中完善一個個方案。

  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上交所新一代的技術核心團隊成長起來了。2009年11月23日,每秒峰值達到10萬筆以上、涉及上億投資者、數百家金融機構的新一代交易系統平穩上線。我和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沉浸在無法言語的喜悅之中。這一系統,獲得2012年“中國證券期貨行業科技技術獎”唯一的一等獎,在其基礎上推出的跨市場ETF、報價回購等業務創新也數次獲得“上海市金融創新獎”。

  新平臺推動金融創新

  雖然成了交易所裏有名的業務和技術“混搭”的代表,但長期的一線項目建設,使我深深意識到自身積累的不足。此時,我有幸又被選送到沃頓商學院參加了為期3個月的研修班。

  在沃頓期間,我們討論著PE、量化投資與高頻交易、網際網路創新等熱點話題,不出意料的是,這些話題很快也“熱”到國內金融市場。回國後,正逢上交所在行業內第一個成立專業的技術規劃部門。我和同事們制定了技術發展戰略規劃,建立起業內第一個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和全天候測試環境。戲劇化的是,去年5月,我又一次回到了外高橋,擔任上交所下屬上海證券通信有限公司(簡稱“上證通”)的負責人。在人人大談大數據雲計算的時代,當年領行業之先的上證通,卻面臨著早期數據中心老化的挑戰。

  為應對挑戰,我們及時確定了上證通轉型的戰略。在市委市府、浦東新區和上證所領導的支援下,今年7月,上證通成功在金橋開發區購得近150畝土地。3年之後,這裡將建成集聚我國資本市場核心機構的超大型數據中心,成為大數據時代上海金融資訊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永遠不變的,是變,這似乎是當前熱火朝天的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寫照;也契合著我個人的夢想與展望。在新的平臺上,我更加感受到不斷學習的緊迫性,也期待著與更多“同路人”交流,不斷豐富、提高、完善自已,為推動國內金融市場的創新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記者問答

  問:當初你放棄國外優越環境、豐厚報酬,下決心回國,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鄭: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促進上證所開展跨境證券交易。

  問:你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還有哪些新的期待?

  鄭:長期的超負荷運作,感覺自己已經透支。希望能夠在金橋基地項目建成後好好休整一下,思考並選擇下一步的道路。

  問:你最想對金融系統青年員工説的一句話是?

  鄭:人生每一次經歷都是財富。

  本報記者 魯雁南 整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