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外貿企業:當成本越來越高

  • 發佈時間:2014-09-19 10:05: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幾年的採訪中,外貿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地表達出這樣的困惑:雖然出口量在增長,但是利潤卻不一定同步增長。人工、原材料、環境、土地……諸多成本一併上漲,讓不少外貿企業感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今年的業務有增長,但利潤不一定有增長,我們的利潤越來越薄。”見到國際商報記者,湖南一家企業負責人莫總經理表達了自己最實際的關切。

  銷售額和成本的差額,最簡單的計算,卻演繹出最複雜的企業表情。莫總經理表示,自己現在的心情是有喜也有憂,根據今年1~8月的業績,全年實現出口額10%~15%的增長問題不大,這讓自己感到欣喜,但讓他擔憂的是利潤。

  這是一家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外貿企業,對國外市場來説,東南亞成為最強勁的挑戰。莫總經理表示,在東南亞某些國家,工人月工資低至70美元,折合400多元人民幣,而在長沙這個中部地區,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最低也需要2700元,東部沿海地區高至4000元左右,而且,國內勞動成本仍然在逐年上漲。

  莫總經理為記者算了一筆成本賬,去年企業的外貿總額大約有1.9億元人民幣,主要成本是原材料、人工和市場開發、辦公等費用,大約支出1.8億元。“現在隨著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更加嚴格,原材料成本每年都在漲。”莫總經理説,去年花在原材料上的成本有1.67億元。人工成本上,工廠多400人,花銷1000多萬元人民幣;公司80人,差旅費加上快遞等辦公費用,花銷200多萬元。“毛利算下來只有1000多萬元,毛利率在5%~10%。”莫總經理説。

  成本牽動著每一個企業老闆的心。另一家企業負責人丁總通過一個産品的成本為國際商報記者做了大致核算。在一個售價4元的産品中,材料成本2元,設備折舊成本佔了1元左右,工資佔了0.4元,電費0.1元,物流0.2元,“毛利只有十個點左右。”丁總説。

  相比于莫總經理的企業,原材料成本雖然也是最高,但趕上了這幾年下降的行情,丁總感覺好些,反而人工成本快速上漲,讓他感到有壓力,“從2008年左右到現在,工資漲了將近10倍。”丁總説,為了降低成本,公司增加了自動化投入,不過這反而增加了設備、機械和電力成本。

  此外,多家外貿企業普遍提出了匯率成本的問題。匯率直接關係到報價,關係到利潤,乃至關係到訂單能否接到手。“每1美元裏多收1分錢,對我們來説就要多損失幾十萬元人民幣。”另一家企業負責人黃總表示,“我希望匯率能更加穩定一些。”

  面對越來越薄的利潤,有些外貿企業在市場開拓上更加猶豫。從事醫療保健産品貿易的陳總經理表示,現在去海外參展開拓市場,需要以下費用:每人平均3萬元差旅費,一般去兩個人就得6萬元,樣品發送費1萬元,展會費一般七八萬元,算下來去海外參加一次展會的費用至少需要14萬元。

  開拓網上行銷渠道,成本又如何呢?陳總經理表示,通過網上開拓市場,費用也不菲,而且效果未必有展會好。公司去年成立了電商部,企業主要需要承擔入駐費、裝修費、排名費,入駐網上商城的會員費就得2.98萬元,而且網上的櫥窗裝修服務,每增加一組10個就得1萬多元,競價排名排入前十至少需要兩三萬元。“我們現在在網上還處於培育期,效果一時間也顯現不了。”

  “我們能活下去,就是靠品質説話。”丁總表示,面對成本和利潤的壓力,公司産品走的是中高端路線,一個産品的價格在五六元錢,而某些地方生産的同類産品,售價便宜到幾毛錢,用建築拆除的材料做原料,但是使用壽命不長,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即使危機時期,我們的客戶也穩住了,而且在上升,但走低價路線的企業則大多做了一次性買賣。”

  莫總則表示,現在如果走低端路線拼價格,根本無法和東南亞抗衡,首先勞動力成本相比就優勢盡失。所以公司更加注重研發、設計的投入,注意開發新的款式,獲得市場。“今年銷售額實現10%~15%的增長問題不大。”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使用化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