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 發佈時間:2014-09-19 08:31:3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4月30日,貴州六盤水市仡佬族男孩張桂森被推進了武警總醫院心外科的手術室,他的生命之燈在這裡被重新點燃。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張桂森,因為家庭貧困一直沒有得到治療,武警總醫院原心外科主任王奇得知這一情況後,決定為他實施這臺手術。
然而,王奇並沒有等到這臺手術。2013年11月17日,連續5天實施手術搶救患者的王奇暈倒在家門口。12月1日清晨,他因腦出血經搶救無效永遠離開了他眷戀的醫學事業,年僅49歲。
生命之托豈能懈怠
王奇的同事高建華説,王奇的離去讓人心痛、讓人惋惜。
心血管外科手術是所有學科中要求最高,強調巧、穩、準、輕、快。它需要將心臟通過體迴圈技術停跳,停跳時間內必須完成修補、搭橋、換膜等工作,時間越短越利於術後恢復。
“生命之托,豈能懈怠!”為了嫺熟運用持針器夾住肉眼都看不清楚的小針,王奇的辦公室抽屜裏,一直備有一個火柴盒,一隻持針器,一個握力器,他沒事兒就把手伸進抽屜做“針線活”,每天手術前都要練上半個小時。他常説,“醫生一把刀,病人一條命,手術室裏只有直播,沒有綵排!”
“他是最為病人著想的醫生。”記者採訪到的每一位患者都這麼説。“沒事,你來吧!”,這是王奇對慕名給他打電話的患者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週一到週五,王奇每天都有2至3台手術,常常在手術室從早忙到晚。長期站立超負荷工作,使他膝蓋嚴重積水,做手術時常常疼痛難忍;他患有高血壓,經常頭痛,痛得厲害的時候,他就讓護士揪揪頭髮接著做。
王奇生命中留給同事的最後一句話是,“明天把我的手術停了吧!”
做強科室打響品牌
2004年10月,武警部隊心臟病研究所在武警總醫院成立。王奇被武警總醫院引進擔任心血管外科主任。剛成立的心外科,除了王奇,只有一名醫生、一名技師、一台用了15年的體外迴圈機,沒有監護室,一年只能做13台手術,多數還需外請專家。
科室籌建初期,從監護室的佈局、儀器購置,到人員培訓、充實力量,王奇親力親為。王奇深知,要做大做強一個科室,必須帶強隊伍、傾心服務。他帶隊四下山西、七上內蒙古、三赴沂蒙,走村串戶為貧困老百姓義診,篩查先心病,精心做好每台手術,打響團隊品牌。
在心臟外科領域,能夠代表學術水準的不是人們熟知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而是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每次遇到從外地轉過來或是北京其他醫院不接收的患者,王奇從不會因風險太大而將患者推出醫院。他説,每一台手術都是一場無形的戰鬥,我們必須勇敢地和患者站在一起,共同承擔風險。
經過9年的苦心經營,王奇和他的團隊從零起步一路走來,形成了業務特色和品牌優勢。他們不僅可以完成複雜先心病、瓣膜置換、心臟搭橋等手術,還在多項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整體實力躋身北京綜合醫院前列,年手術量居北京地區綜合醫院之首。
生命融入愛的事業
統計顯示,我國先心病患兒每年約新增15萬人,其中,青海、西藏等高海拔地區的兒童先心病發病率高出低海拔地區2至3倍。由於治療複雜、費用高昂,三分之一的患兒得不到有效救治,有的不到20歲就失去了生命。
這一現狀觸痛了王奇。他決心改變這一切。經多方努力,2005年7月,武警總醫院與中國紅十字總會聯合啟動“扶貧救心”活動;2006年,又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展開闔作;2011年4月,醫院再次與中華慈善總會共同發起“為了我們的孩子——千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費救助行動”。
“扶貧救心”活動開展8年來,王奇率醫療隊赴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山西、河北部分貧困地區,開展先心病篩查、義診,累計行程10萬餘公里,篩查先心病患者8萬餘例;對於確診患者,則通過當地紅會做好登記,帶回北京手術治療。
作為“扶貧救心”事業的推動者,8年來,王奇為2026名貧困先心病患者成功實施手術,搶救危重病人300余例,沒有一例醫療事故和差錯。紅基會秘書長助理雷淑敏説,“王奇眼中只有患者,只在乎一生中能做多少臺手術,合作從沒有附加條件。對於‘扶貧救心’活動來説,他就是最亮麗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