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60:網路安全被忽視 中國網民每人平均損失243元

  • 發佈時間:2014-09-19 02:14:48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1969年網際網路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45年。在45年間,網際網路一次次展現出驚人的力量,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但如同潘多拉的魔盒,網際網路也給人們帶來了種種困擾。有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網民在網上損失近1500億元。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這也就意味著2014年中國網民每人平均損失243元。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網購。

  複合型網路詐騙案件高發

  據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32億,較2013年底增加2962萬人,半年度增長率為9.8%,為全球各國網購人群規模之最。與此同時,網購交易中的欺詐犯罪也在急劇上升。

  為解決日益猖獗的網購詐騙給網民帶來的威脅,根據360發佈的《2014年網購先賠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360網購先賠服務共收到有效理賠申請22664例。其中網路欺詐類理賠申請12801例,報案總金額為2545萬餘元,每人平均損失1988元,每人平均損失較2013年增長37.2%。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網購詐騙依然是造成網民損失的主要源頭。從詐騙手法來看:融合釣魚、木馬、電信詐騙等多種欺詐手段的,複雜的詐騙模式漸成主流。其中網路兼職、網路遊戲、退款欺詐、虛假購物、消保欺詐、網上博彩、視頻交友、投資理財、虛假團購、虛假票務、批發欺詐、網購木馬、虛假中獎、話費充值最為常見。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14年虛假購物的比例則大幅度下降,由2013年的23.2%下降至9.97%,下降了13.2個百分點。這與360等安全公司對釣魚網站展開“圍剿”也不無關係。釣魚網站的生存週期越短,對用戶造成的威脅也就越小。這一狀況也直觀的顯示在網民的理賠數量上。

  年輕男性更易上當

  從年齡段上看,網路欺詐的受害者群體主要集中在16歲-25歲之間,佔所有受害者總人數的59.2%。其次是26歲至35歲的受害者,佔受害者總數的31.1%。二者之和已經超過90%。此外,在所有報案的受害者中,年齡最小的10歲,年齡最大的82歲。從出生年代上劃分年齡層,則90後的年輕人佔比為51.8%,80後佔比37.5%,70後佔比7.6%,60後佔比2.4%,其他各年齡段的受害者約為0.6%。可以看出,無論怎樣劃分年齡段,能熟練使用電腦,喜歡上網購物,但又缺乏足夠社會經驗的年輕人都是網路欺詐犯罪的主要目標和主要受害群體。

  從網路欺詐受害者的數量上看,男性佔比高達63.2%,女性比例為36.8%。這組數據與2013年數據基本保持一致,男性受害者數量仍遠大於女性受害者數量。男性受害者在網路遊戲、虛假購物、網上博彩、視頻交友、投資理財、網購木馬和虛假中獎類欺詐中的佔比均明顯高於女性受害者。較為激進的性格和缺少耐心,也是男性網友較易被欺騙的原因。

  典型案例:

  2013年5月下旬,安徽省阜陽市陳女士在某購物網站購物後,發現未顯示交易記錄,詢問賣家時賣家給她提供了一個“某購物網站異常處理中心”的QQ號。王女士與該QQ聯繫時,對方以“解凍異常”為由,誘騙陳女士進行超級網銀的授權支付操作。陳女士完成操作後短短5分鐘內,賬戶中就被轉走108800元,加上先前購物被騙損失的200元,共損失10萬9千元。

  安全專家表示,犯罪分子誘騙受害者進行超級網銀授權支付是騙子常用的詐騙方式。因此民眾在網購時不要將支付主動權讓給他人,此外一定不要聽信他人的説辭,與金錢沾邊的任何操作應以官方説法為準。

  9月24日中國網際網路安全大會(ISC2014)即將召開,屆時除了邀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網路安全守護者代表,分析當前世界範圍內網路安全風險趨勢交流防護技術和策略外,也會在民眾們關心的防止網路欺詐方面傳道解惑。本次大會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網路安全隱患離我們並非遙不可及,反而時刻威脅著人們的正常生活。人們需要對來自身邊的安全隱患提高警惕,增強網路安全意識,抵禦時刻發生在網路和我們身邊的安全威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