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再次釋放三大信號

  • 發佈時間:2014-09-18 14:29:26  來源:拉薩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趙超安蓓陳煒偉)國務院日前強調,新型城鎮化是關係現代化全局的大戰略,是最大的結構調整,事關幾億人生活的改善。

  當前,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全國62個地方開展試點。下一階段試點地區的重點工作是什麼?如何有效抓住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切入點、著力點?這次座談會再次釋放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信號。

  新型城鎮化是最大的結構調整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向中高端水準邁進。在中國經濟加快轉型的進程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將成為強大引擎。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中國經濟面臨較強的經濟下行壓力。新型城鎮化是未來我國調結構的主戰場,是一石多鳥、一舉多得的重要發展戰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

  他認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從短期看,有利於拉動當期需求,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從中長期看,有助於改善經濟發展基礎、優化居民擴大消費的環境,進而推動中國經濟結構和城鄉區域結構的優化,以及相關體制機制的完善。

  一些專家指出,從長遠看,億萬農民通過轉移就業提高收入,通過轉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使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這將進一步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以“三個1億人”為切入點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這次座談會進一步描繪了解決城鎮化關鍵問題的藍圖: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不能讓他們“懸在半空”;促進約1億人居住的各類棚戶區和城中村加快改造,讓困難群眾早日“出棚進樓”、安居樂業;促進約1億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逐步減少大規模人口“候鳥式”遷徙。

  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産生了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後等突出問題。

  專家認為,將“三個1億人”作為推動新型城鎮化的切入點,切中要害。

  當前,戶籍改革已邁出重要步伐。隨著《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的公佈,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面臨的主要障礙就是戶籍、就業、福利保障等城鄉差別權益制度。要以推進這次戶籍制度改革為契機,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産權制度、價格制度、戶籍制度、就業制度、福利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使億萬農民分享現代文明,一起實現“中國夢”。

  用好改革創新“開山斧”

  李佐軍指出,要想真正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如果不進行制度改革和創新,新型城鎮化可能還會回到過去那種城鎮化發展道路和模式上去。”這次座談會對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地區提出進一步推進重點改革,包括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等。

  在投融資改革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市政債應是最有潛力的城鎮化融資方式之一。他指出,從國際經驗看,市政債可以讓政府的投融資活動接受市場的檢驗,而讓市場定價也有利於提升市政建設本身的效率。

  李佐軍還表示,要促進綠色低碳城鎮化,必須儘快建立起有利於城市節能減排的相關制度,比如碳交易制度、污染排放交易制度等。

  這是山東龍口南山新型城鎮化建設樣本。

  (新華社新媒體專線資料圖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