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500余名食藥監管幹部集中“充電”
- 發佈時間:2014-09-18 14: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食品藥品安全,僅僅依靠傳統簡單的 “眼睛看”、“嘴巴嘗”、“手指摸”、“鼻子聞”能行嗎?9月10日,一個簡單的問題拉開了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專題培訓班的序幕。臺上,來自國家行政學院、國家衛生計生委、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省政府應急辦等食品藥品相關行業的專家就食藥監管熱點問題抽絲剝繭;台下,省級相關部門領導及全省21個市州分管領導、食藥監局局長500余人集中“充電”。
這是自去年我省食品藥品機構改革啟動以來,省級層面首次舉行的大規模食品藥品安全培訓,旨在強化食藥監管幹部履職盡責能力,而在未來兩年,我省17010名食藥監管人員都將接受全員培訓。“食藥監局局長不好當,監管點多面廣,矛盾尖銳突出,最終全部都會落到食藥監局的身上,只有強化本領,才能遊刃有餘。”多名參訓的市州食藥監局局長表示,新時期的食藥監管要善於化解矛盾,消除盲區,依靠科技手段,為食藥監管安上“智慧大腦”。
“大數據”探明食藥監管最前沿
“網際網路時代,食藥監管必須要更多引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實施智慧監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雲波認為,面對食品藥品違法手段的日趨複雜多樣,依靠傳統的監管手段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只有依靠科技,如對所有食品開展風險抽檢和數據分析,對食品生産全流程實施全程電子追溯等,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監管效率,防範安全風險。
而在省內率先啟動肉菜電子監管的成都市已嘗到甜頭。“全市共投入近5000萬元用於追溯體系及配套建設,實施後大大提升了監管效率和食品安全水準。”成都市副市長田蓉透露,該市依託成都市雲計算平臺,構建起了強大的食藥資訊處理、儲存和數據分析挖掘能力,使監管更加科學有效。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針對輿情和風險較大食品,我省開展了白酒、泡菜、桶裝水、食品添加劑等8種食品及添加劑、120個專項指標的風險抽檢,並根據抽檢情況,先後發佈了食用大米、桶(瓶)裝飲用水和保健食品監管提示及消費預警,將食品安全隱患消滅于苗頭未發階段,有效排查了一系列重點食品的安全隱患。同時,積極推動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食品風險監測體系,加快推進全省風險監測數據平臺和風險預警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全省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資訊互聯互通,形成共用機制。
形勢倒逼成立食藥安全保證基金
“社會共治不應只是一句口號,更應成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一把利劍。”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建議,地方食藥監局可動員當地行業協會牽頭成立食品藥品安全保證基金,並建立一整套獎懲體系,如對涉及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企業予以扣除基金等處罰,而對一定期限內安全良好企業予以增加基金等,從而實現倒逼企業自律的效果。
“即將出臺的《食品安全法》將加大對食品安全問題企業的懲處力度,同時將更加積極引導企業誠信自律和社會共治。”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透露,伴隨著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的出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食品安全配套法規和標准將陸續出臺,將從不同層面倒逼企業誠實經營。
在省級層面,我省正通過推動規模以上食品生産企業設立品質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原輔料採購、添加劑使用、生産過程式控制制、倉儲管理、産品檢驗、不安全食品召回等內部品質管理體系,在白酒、乳製品、食用油等部分企業探索建立“食品品質安全授權”等制度和品質可追溯體系,推行品質安全記錄、信用檔案建設等舉措推動企業自律。“給企業戴上‘有問題必被查’的‘緊箍咒’,加大違法違規企業曝光力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激發企業建立品質內控體系原動力。”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僅今年上半年我省查處的食品藥品違法案件,就比去年一年查處的總和還多。
□本報記者 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