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板公司退市 需堵漏“不得借殼”政策

  • 發佈時間:2014-09-18 08:31: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包興安

  近日,因連續兩年虧損,創業板公司中的天龍光電萬福生科寶德股份先後連續發佈退市風險提示公告,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關注的原因是,由於創業板公司無需ST直接暫停上市,加之證監會曾多次重申,創業板公司不得借殼,如果連續虧損三年,沒有ST過渡期,這三家公司將成為創業板首批暫停上市的公司。

  目前,在不觸及借殼紅線前提下,這些公司正在採取處置閒置資産,盡力推進重組、爭取政府補貼等招數輪番上陣,為業績扭虧衝刺。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上市退市不但牽涉到企業自身的發展和選擇,背後往往還有政府部門等其他各方利益訴求,這也是為何每年有大批業績較差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補貼的原因。未來的創業板公司不排除會越來越多地運用這種方法保殼,他們不會輕易成為退市的先行者。

  如果這些公司不能通過資産重組、借殼的方式扭虧又無法實現盈利,退市將是這些公司的唯一宿命。但是要讓上市公司主動退市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是在此背景下,曲線借殼現象在創業板公司中應運而生。基於此,必須對借殼上市制度進行完善。

  根據現行規定,創業板公司不得借殼。原因是,創業板定位於服務創新型、成長型小微企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特徵。從現有主機板借殼案例來看,多數借殼企業與創業板企業的特點不同,如果允許在創業板借殼上市,此類企業將登陸創業板市場,弱化創業板市場對創新、創業型企業的服務功能,扭曲創業板市場的定位。

  但是,禁止在創業板借殼上市,並不意味著相關上市公司與投行就沒有對策,這也就意味著在創業板借殼上市並非不可行。

  目前借殼上市的認定有模糊地帶,只有實際控制人變更和注入資産同時發生,才屬於借殼上市,若只存在一種情形則不在此列。在此情況下,未來“曲線借殼”的現象可能難以避免。

  業內人士稱,上述情形在實際中有兩種操作途徑,一是向大股東等關聯方收購部分優質資産,但實際控制人不變;二是收購原來大股東的股份,但並不立即變更主營業務,而是過一段時間再注入資産。如此,就變成了股權或資産收購,並不觸發借殼上市的限制,這也為“曲線借殼”留下了操作空間。按現有的監管規定,這不僅沒有違規,相關企業借殼也得以實現。皆大歡喜之下,市場遊戲規則遭到踐踏,也凸顯制度建設方面存在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還要防止公司實際控制人“棄殼而逃”的局面出現。隨著創業板公司大股東的套現變更,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也開始出現,實際控制人對於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少實際控制人的存在,公司未來諸多決策需要股東的投票決定,股東數量眾多,利益及意見難以融合統一,或將浪費較多時間精力,于公司把握市場發展機遇不利。

  在公司實際控制人已將所持股份基本套現的情況下,公司的生死已與其關係不大,允不允許其他人借殼對公司原控股股東來説已不重要,原有的公司實際控制人隨時都可以走人,留下中小投資者來為一個空殼買單。

  總之,一個只進不出的市場是不完整的,不符合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機制。強調創業板公司不允許借殼,就要對“曲線借殼”拿出應對措施。

  (原標題:創業板公司退市需堵漏“不得借殼”政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