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 6%-7%增長將成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09-18 06:31:17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稱中國經濟增長將再減速:

  華西都市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近日表示,最近兩年中國經濟7%-8%的增速成為常態;但中國經濟仍然在探底過程中,從8月經濟數據可以看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比較大,未來6%-7%的增速將成為新的常態

  9月16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財新·西門子創新論壇上闡述了創新在中國經濟探底過程中的作用。他認為,創新將成為經濟增長新常態的核心,但企業、政府需在創新的過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經濟增長動力改變

  “中國經濟正經歷增長階段轉換。”劉世錦也在關注,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到底什麼速度是合適的。他認為,最近兩年7%-8%的增速成為常態;但中國經濟仍然在探底過程中,從8月經濟數據可以看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比較大,未來6%-7%的增速將成為新的常態。

  “具有長期意義的結構和動力變化正在發生。”劉世錦認為,消費率開始超過投資率;第三産業的比重超過第二産業;出口增長不可能重返20%,必須更多依靠內需拉動增長。

  這時再回頭分析,劉世錦發現中國此前的增長,主要還是依靠生産要素從農業到非農的轉移,農民從耕種轉移到工廠,每個月的收入能夠從2000元提高到4000元。

  但是,農業部門可轉移勞動力持續減少,現在必須要依賴非農部門內生産率的提升。“結構轉變背後是增長動力改變,中國經濟增長需要由依靠要素投入,轉向要素生産力提高。”

  創新要素正往東部聚集

  “並不是所有地區都會成為創新中心,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成為創新主體。”劉世錦通過調查發現,過去20年中國創新要素佈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最近十年,創新要素跨省轉移的速度在明顯提升,創新要素繼續向東部聚集,創新機構、工程技術人員大部分在北京腹地、長珠三角。

  目前,企業已經成為創新主體,需要行業龍頭大企業大力創新,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配套,大企業能夠分享創新的紅利,小企業也能從專業化上獲得利潤。

  市場競爭配置研發資源

  産權保護仍然是創新的一大障礙。劉世錦表示,中國加強産權保護的力度,並不是為了應付外部壓力,是處於自身發展需要提出的。“以前由於缺乏保護,很多企業不敢創新、不願創新,創新的成果馬上就會被抄襲。”劉世錦指出,智慧財産權的保護能夠使企業規劃五年到十年的未來。

  劉世錦認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十分重要,創新的市場機會能夠優化要素分配。目前要加快要素市場建設,促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更多通過市場競爭力和需求導向的辦法配置研發資源。

  歐美一些國家最重要的優勢是人才,第一流人才在研究第一流的問題。“如果有一天,在中國一流大學看到各種膚色的一流人才在研究一流的問題,中國就成為創新型國家了。”

  “下一步重大創新的突破口在兩個方面:資訊技術與傳統産業的深度融合、新能源和其他綠色發展技術。” 華西都市報記者李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