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市場熱點該如何轉換?

  • 發佈時間:2014-09-18 06:29:33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A股市場突遭“黑色星期二”,16日,權重股巨幅回調拖累大盤快速下行,兩市近600隻個股跌逾5%,成交量雙雙創下年內新高。一天的調整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是謹慎減倉還是加倉成為投資者爭論焦點。各類機構也多空激辯:市場熱點如何轉換?

  “近期公佈的一連串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加大了經濟的下行壓力。”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前期市場快速反彈,累積了大量獲利盤,很多個股受到獲利回吐的壓力。

  大成基金研究團隊也認為,前期市場的大幅上漲主要緣于過分活躍的主題投資,從整個宏觀經濟來看,數據顯示經濟仍處於較為困難的階段,而短期流動性又處在較為緊密的刺激中,因此趨勢性的上漲行情並不明顯。客觀上説,市場需要時間來進行休整,出現回調是正常現象。此外,9月份11家公司獲得IPO批文,新一輪的IPO申購也將對資金面造成一定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股市既是經濟數據的晴雨錶,又是改革的晴雨錶,只有兩者成功疊加,才能迎來“有品質的牛市”及“真實的牛市”。

  誠然,近兩個月中國進口數據意外下跌,新增貸款和融資總額連續銳減後,房地産市場長期調整拖累投資和工業,進一步加深市場對下半年經濟增長下行風險的擔憂。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不可忽視的是改革的紅利正在一步步釋放。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加速推進、自貿區先行先試及可複製可推廣政策的逐步出臺,都意味著如今的中國經濟不再僅依靠刺激政策。當經濟邁向“新常態”,可以預期政府有足夠的容忍度和政策儲備應對經濟放緩。

  在國金證券分析師黃岑棟看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再像以前那樣唯GDP論,理論上由於波動區間的縮窄,一些週期股將難有大的發展機會。但是隨著去産能、去杠桿的推進、企業生産效用提升,反而將推動産品價格上漲,從而表現為“有品質的牛市”。

  事實上,中國股市自誕生以來,經歷了兩輪大牛市。第一次因為國企上市解困,第二次由於股權分置改革,如今不少投資者預期國資國企改革和新産業培育或將引領第三次牛市的浪潮。不過,在牛市形成的過程中,糾結、反覆在所難免,隨著投資者對“新常態”認識的建立和深入,將促進市場信心的恢復。

  在這輪A股走強的背後,國資國企改革無疑是重要推手之一。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國資國企改革不僅對宏觀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維護金融環境穩定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改善微觀層面的企業盈利能力。“國有背景的上市公司市值佔A股總市值的一半以上,因此國資國企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A股市場的整體表現。”

  同時,瑞銀證券和申銀萬國稱,外資機構對A股市場最感興趣的品種並不是低估值的藍籌股,而是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成長股。阿里巴巴上市受歡迎程度也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於成長性股的熱情。新華社記者桑彤

  (據新華社上海9月17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