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麗中國:灣潭:鄂西最正宗的土家山寨

  • 發佈時間:2014-09-17 07:32:25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到過鄂西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的遊客,都説這是現代最正宗的土家山寨。因為,它的建築風格、語言、習俗等等,都與眾不同。

  灣潭,在綿綿的大巴山深處層層疊疊的群山之中。這個深山裏的小鎮,緊挨著小鎮的下方逶迤著土家人的母親河灣潭河。平日裏,小鎮籠罩在一派古樸、寧靜、祥和而又濕潤綿長的安閒情調中,河岸一排吊腳樓,一條窄窄的長長的青石板街道,兩排擠擠挨挨的瓦屋把蔚藍的天空夾出細長的一條,屋頂疊著的那些片片青瓦,在陽光下如飛動的魚鱗。清亮而彎彎曲曲的灣潭河上橫跨著一座座小巧玲瓏的石橋,錯落有致,巧連妙勾,與對面傍溪而築連綿不斷的屋宇檐廊銜接,任意通達每一個門戶。

  位於五峰、鶴峰、石門三縣交會處的小鎮風光幽美迷人,平均海拔1200米,曾是省內有名的“萬畝高山小平原”。早在1928年至1935年,賀龍紅軍在五峰縱橫轉戰8年,時常在灣潭休整,幫助建立縣、區、鄉黨委、支部和蘇維埃政權,而成為湘鄂邊革命根據地時間最長,最為鞏固的中心活動區域之一,給紅色灣潭賦與了傳奇色彩。灣潭是宜昌境內唯一留存容美古風的鄉鎮,遺址有百順橋碑、漢土疆碑、銅礦開採碑、茶馬古道、官井、槐井等,傳統山歌、柳子戲、跳喪舞、板凳龍等土家人文風情仍完整傳承。這裡幾乎家家都住土家吊腳樓,那圓木頭搭建起三間屋,正屋左側支起一間吊腳樓,下面圍起柵欄養豬,樓上住人或堆放雜物。早前,吊腳樓的樓上叫做“姑娘樓”,是未出嫁的閨女們織布、繡花的地方。家家門前有塊場地,當地人稱“踏壩”,土家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踏壩”的本意就是踏歌的壩子。家家戶戶都有“火坑屋”。“火坑”是土家族人重要的活動場所,冬天,村民既能熏制臘肉又能烤火。

  灣譚的口音、語詞獨成一家,偌大的鄂西就只有這個小鎮的説話與眾不同。如稱“地方”為“郎場”,稱“稻場”為“娥楊、榻壩”,稱“洼地”為“窩虧”,稱“豆腐”為“灰沫”,稱“背簍”為“咱背”,稱“砍荒囚”為“砍沙”,稱“頸項”為“給脖”,稱“我”為“完”,稱‘父親”為“樂爹”等等;再是叫人名時,常常加上“寶(指男性)”、“××姐、媽”等尾語;另外在讀法上變音很多:如風讀“烘”、飯讀“喚”、壺讀“福”、粉讀“混”等等。特別有趣和值得研究的是一個“逮。字,可以稱得上是灣潭方言中的。萬能動詞”,如逮(吃)飯、邃肉、逮(喝)酒、下田逮(幹)活、速(鋤)草、逮(除、背)糞、逮人家的“火色”(批評人)……

  “高山頂上一兜茶,年年摘來年年發。計劃生育是個寶,要想致富少生伢,優生優育強國家······”小鎮是歌鄉,還是民族體育之鄉。當地流傳地花鼓、陰花鼓、圍鼓、板凳龍、滿堂音、踩高蹺等富有土家特色的民間文化。柳子戲、儺戲等民間戲曲曾非常有名。“灣潭三姐”萬戌姐、杜元香、田香姐是當地三名著名女歌師。上演的戲曲有“踩堂戲”、“儺戲”、“柳子戲”、“皮影戲”和“滿堂音”、“地花鼓”、“薅草鑼鼓”、“獅子”、“龍燈”等。這裡還流行一項“竹馬”(學名“高蹺”)的民間體育運動,竹竿上綁上踏蹬,站上去便可走可跑。在村子裏,常能看到7、8歲的小孩在自家門口玩這項遊戲。灣潭的奇石在鄂西堪稱一絕,以質優價廉聲名揚遠;殘存多處的土漢文物、革命遺址正在得到保護;尤其是被視為土家民居特色的吊腳樓,在灣潭俯拾皆是;與“獨嶺佛光”、“海市蜃樓”等奇觀串為一線,加之能把萬畝草場風光、峽谷地貌的奇特怪異、高原水庫的妙趣橫生緊密連接起來,共同形成宜避暑、休閒,適養生、狩獵、農耕和旅遊的環境、景點,從而致使到這裡旅遊的人數逐年增加,不僅拉動了國內消費,而且正在成為灣潭居民的一大收入來源。

  灣潭人逮“灰末”,其吃法可謂五花八門,有的人喜清淡,便不加任何調料,常稱為淡“灰末”,突出“喝”,裏面一般放新鮮蘿蔔菜、嫩南瓜葉、白菜等,時而還加當地山區盛産的洋芋一起煮食;有喜吃酸“灰末”的,是將新鮮的“灰末”故意放置、並不時移動使之變酸,再美美享用,即解膩又開胃;講究一點的還製作成“灰末”火鍋,加上瘦豬肉末、榨辣椒、青辣椒等做成瘦肉“灰末”、榨辣椒“灰末”、雞肉丁“灰末”等系列“灰末”火鍋,這是土家山寨最有名、最為地道的名菜。吃“灰末”的同時還會配有幾小碟涼菜,比如花生米、豆干、酸蘿蔔等,然後配上炕洋芋、苞谷飯、金包銀飯……那真是神仙過的生活!

  漫步鎮中,仿佛進入了迷宮似的殿堂,幽深迂迴的巷道如秋波流轉四通八達,“行至幽廂疑抵壁,推門又見一重庭”,多進寬敞的廳堂,與岩石青磚砌成的天井環環相扣,互為比照、映襯,木椽石柱不翹不裂,浮雕凸現,門庭窗欞花紋雕飾精緻典雅,栩栩如生。鎮子最奇妙的景觀,曲徑通幽的巷道,是獨具特色的建築藝術結構。獨特的建築藝術遺韻和邈遠的地方風貌折射出民族的智慧、文化的積澱,中外學者遊客紛紛前往,訪古探幽。

  小鎮很古老也很簡樸。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街面,被千萬雙腳打磨得幽幽發亮,把一段悠遠的歷史融凝進去,不留一絲痕跡。臨河吊腳樓的柱頭已經蛀蝕,岌岌可危。街民也逢鬧市學做生意。那時,凡是當街大門兩旁耳間,一般都裝有鋪臺,內陳貨櫃,冷市很少營業,但逢三、六、九“趕場”,初五、初十廟會,大門前也要擺出貨攤。大到百貨、匹頭、皮革,小到茶葉、燒紙、自産食品,也常有大米、菜油、川鹽、山煙、苞谷酒,以物易物。加上十家藥鋪錯落其間,既有郎中診病拿藥,也有司藥收購、制售藥品、藥材,成交名貴中藥材常達150余種。在這裡,只要是農曆初五、十五、二十五的趕集日,即可鋪臺連貨攤,外加貨郎擔,日用百貨、山貨土産琳瑯滿目,富有韻味的“土語”叫賣聲不斷,還價聲不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後街九佬十八匠雲集,大小紅爐、各色作坊眾多,以銅、鐵、銀,竹、木、棕制家什、用具,以及陶瓷器皿加工、交易為業,生意十分興隆。河街相對民居偏少,空曠地段搭有牛、馬、豬、羊交易棚舍,既有獸醫代相牛馬,也有中人見證販賣豬羊。拴牛柱、飲馬處,均為市場專用,就是缺少專人管理牲畜糞便,因此“豬屎滿街”遠近聞名。

  每逢當場天,四面八方的土家山民便背起背篼,拄著打杵,扛些雞鴨鵝蛋或山貨,天未亮就跋涉幾十里山路,早早地在街道兩旁選一塊“地盤”擺起“雜貨攤”,經過幾番討價還價之後,去商店“逮”些生活用品,又滿懷喜悅匆匆忙忙地往回趕。集市的高峰通常是上午十點過後至下午三點左右。這段時間裏,趕集的人們匯集在窄窄的青石板街道,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擠得個水泄不通,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那氣氛熱鬧非凡。下午三點鐘一過,人們散去,因為來趕集的土家山民住在十多裏或幾十里的山上,回去遲了恐怕就得摸黑了,這時的青石板街面上,“逮”下一片狼藉,小鎮又恢復了平素的冷冷清清。

  轉瞬間,記憶中的小鎮不見了,走進電視、走進報刊的小鎮,卻是另一副年輕的面容。茶館不見了,豬市街也不見了,河面上已架起了一座座長長的石拱橋,從那排吊腳樓中,冒出一幢幢高樓,從小鎮橫穿而過的寬闊的水泥路,如楔入古鎮軀體裏的一條生機勃勃的動脈,它輸給古鎮以全新的氣息。小鎮商賈雲集,琳瑯滿目。入夜,歌廳、舞廳前的霓虹燈變幻著迷人的色彩,更渲染出古鎮的繁華,小鎮的人們開始瀟瀟灑灑地過日子。

  而今,這山裏的小鎮突然長大了,就好像我們女孩子的“女大十八變”般長高了,人多了。臨街兩旁,變成了一排排店舖。這裡或許是土家人愛美的緣故,做服裝生意的居多,扯東挂西,一溜兩行,像春天盛開的花園,又似飄揚的萬國旗,在向世人昭示:這裡是商品世界!小鎮逢八就聽爆竹響,時常有商家開張。今天上午又有人挂起“國貨精品屋”的牌子。人説,小鎮是把花雨傘,過去放著不用,把它撐開才見得美。可愛的小鎮裏,有熟悉的鄉土鄉音,人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遠離著世俗的喧囂和浮華,拒絕著外來的欺騙和狡詐,生於斯長于斯,一草一木、那山那水,無不透著親切慈祥,在這裡你永遠不會迷失方向,也不會拖著倦怠的心四下游蕩,累了,大山讓你依靠它那堅實的脊梁,倦了,聽小溪把遊子吟反覆低唱。

  街不在大,有商則活。客商多來自異地,南腔北調,糖化了的語言,喊得又脆又響。維吾爾族的小茶帽,本身就很幽默,羊肉串伴著草原牧歌,韻味妙極,看一眼就讓人流口水;香蕉橘子,青青黃黃,展示著南國風光;茶機隆隆,精製著享譽全國的“鎖金山毛尖茶”;炕洋芋,烤熟了童年的記憶和鄉村的話題;油條鍋,炸得吱吱啦啦,人們聞香而至,又抹著滿意的嘴巴離去。是誰在屋檐下放了一籠八哥,齊唱山鄉小曲,給小鎮增添了無邊的樂趣!小酒館裏更是熱鬧。三教九流,在這裡聚首碰頭。人們再也不像原來整天整年為飽肚子忙忙碌碌,山民們調整産業種植結構,有一多半時候是農閒了,荷包鼓了起來,就有事沒事到街上去逛一逛。張張圍桌上,臘肉火鍋、苞谷酒,溢滿土家人的豪爽,醉了大山裏的小鎮。

  充滿希望的小鎮,在新城鎮建設中充分弘揚灣潭傳統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挖掘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加強集鎮房屋改造和綠化、亮化工程,把形成山、水、田、園、鎮交相輝映的獨特景觀作為山地城鎮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做到延承歷史而不俗套,順應時代而不造作,源於民族而超於民族,植于本土而勝於本色。看,社區老年文藝隊火紅了半邊天,以投資1.2億的深溪河水庫建設為契機,謀劃供水、排水、供電、通訊、路面大修等設施建設的規劃和佈局,力爭使集鎮老街變新樣。形成山、水、田、園、鎮交相輝映的獨特景觀,古老的小鎮呵,正開啟著紅色文化新的篇章。

  承載著數百年曆史的小鎮,每天從雞鳴犬哮中醒來,又在暮歸的炊煙中完成一天最後的收拾,河水的嘩嘩聲能流進每個人的夢境。小鎮就是那輕輕一抹的筆墨山水,意境深遠;小鎮就是那彎彎流淌的宋詞元曲,婉約雋永;小鎮就是那剛剛採擷的一片香茗,清新怡舌;小鎮就是那千百回夢裏的歸期,牽掛不下。山裏小鎮,你不僅是春的衣裳,夏的清涼,秋的收藏,冬的陽光,更是心的牧場,夢的家鄉,眷戀的天堂,別後的神傷。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採花文化中心葛曉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