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土地“長”出綠新居

  • 發佈時間:2014-09-17 06:47:4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些新居都是在原來的宅基地上建起來的,沒多用一分地。”日前,經濟日報記者來到青島市城陽區青峰社區。這裡一排排青白相間的二層小樓環抱著一庫碧水,與近在咫尺的青翠的毛公山,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風景畫。

  青峰社區村支書楊友堯帶著記者邊看邊比劃著,“我們是完全按照原來村莊的佈局規劃的,沒毀壞一棵樹,也沒破壞任何水系。”

  青峰地處嶗山第二高峰三標山腳下的小村,世代以種植果樹為主要生計。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2000年,該村才擺脫了電力貧乏的窘境,2001年才通上水泥路。

  “我們現在家家戶戶吃的都是毛主席的飯啊。”楊友堯笑著説。2009年,青峰東側山上一座酷似毛主席的天然石像被發現,這座山被命名為“毛公山”,青峰逐漸成為近郊遊的熱門景區,年遊客達60萬人次。不但每家每戶都從旅遊中獲益,社區集體收入也實現“零”的突破,2013年的收入達140多萬元。

  近幾年,隨著城陽區城鎮化改造大潮涌動,青峰新型農村社區改造也提上了議事日程。怎麼改?楊友堯發現,到了旅遊旺季,村裏開了茶室、農家宴的人家,生意非常火爆,家庭旅館更是一房難求。“可否就蓋樓房,家家戶戶都有一套。樓下住居民,樓上就成為家庭旅館?”楊友堯把這個想法在居民議事會上一説,到場的40多位居民代表一致叫好。

  但憑社區的收入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是杯水車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村裏的320畝土地一起交給開發商,用土地換樓房。“但那樣的話,青峰就會被一片高樓湮沒,失去特色,也會弱化這裡的綠色生態概念,更重要的是居民的土地就沒了。”楊友堯坦言當時頗費了一番腦筋,最終下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建設特色更加鮮明的“旅遊小鎮”。

  青峰確定社區每戶拿出10萬元“入股”,給每家蓋一棟220平方米左右的樓房。但一棟樓房僅建築費用就需要40多萬元,其餘的錢從哪來?社區找到了一家建築公司墊資代建,社區則用多年閒置的公共房屋,拆建了7棟樓房和6000平方米網點房,租給建築公司30年,以抵扣建築公司的墊資,同時每年還一部分現金。“建築公司需要代墊資金3000多萬元,正因為每年有60多萬的遊客,他們才願意做這筆買賣。”楊友堯説。

  社區居民願意嗎?居民冷金世幾乎悶坐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便跟媳婦説,“寧肯拉饑荒,這股咱也得入。”冷金世因病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只能在毛公山下賣紀念品和土特産謀生,10萬元對於這個家庭來説,的確是一筆鉅款。“那一晚前前後後算了幾筆賬。按照現在的物價,翻修老房子也得將近10萬元,而把這10萬元交給社區,將來兒子娶媳婦好歹還能給他留套樓房,況且這樓房蓋起來就值200萬元。”想通之後,冷金世便東拼西湊籌到了10萬元。這個困難戶倒成了社區裏第一批入股的居民。

  近期,青峰的綠色新居就準備交付了,48歲的居民孫功偉説起來就高興。前幾年,孫功偉搞起了農家宴,到了旅遊旺季一桌難求。如今眼看著交房在即,他早做好了打算:“新居建成後來這裡旅遊的人會更多,所以交房後,我準備再租一套鄰居的樓房,將兩套樓房打通,全搞成農家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