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破局“成長的煩惱”
- 發佈時間:2014-09-17 06:47:2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6家上市城市商業銀行(含A股3家、H股3家)2014年上半年業績日前已全部披露完畢。從凈利潤上看,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3家A股上市城商行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13.4%、19.3%和18.4%,超過A股上市銀行平均值;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3家H股上市城商行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18.1%、15.78%和25.8%。
超出市場預期的增速,彰顯出上市城商行發展的強勁動力,但也加劇了其資本壓力。從A股3家上市城商行看,資本充足指標均出現下滑。其中,北京銀行6月末資本充足率較年初下降0.5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下降0.33個百分點,雙雙低於監管要求的10.5%和8.5%。
受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以及非標業務規範等因素影響,目前在市場競爭、業務創新、資本補充、地域拓展等各方面,城商行均面臨著“成長的煩惱”,能否順利突圍考驗著每一家城商行的智慧。
做足“草根”特色
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從負債穩定性上看,城商行受到的衝擊相對更大。但城商行如果能發揮好“草根”特色,將小微金融、消費信貸、社區金融等做深做細,在銀行業整體轉型的過程中,反而更有機會形成相對優勢。
以上海銀行為例,在業務體系改革上,該行一方面提高總行層面的經營比重,成立資産管理、衍生品、投行、私人銀行、理財等專業部門以培育專業能力;另一方面依託上海本地特色,加大中小企業、養老金融、金融市場等方面的業務。在養老金融服務上,該行積極開拓養老産業鏈金融服務,圍繞養老客戶的醫、食、住、行等養老生活需求,搭建非金融的養老生活服務平臺。
以服務小微企業著稱的包商銀行,也在微貸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升級版“圈鏈”模式:針對産業鏈和商圈進行深入發掘,把整個圈鏈作為服務對象進行整體開發,以集仲介入的方式批量獲取客戶;同時圈鏈將核心企業的信用引入上下游小微企業的授信服務,圈鏈內資金流相對封閉,小微企業相互熟悉、相互監管等特性,增加銀行和小微企業之間資訊對稱性。
補充資本金迫在眉睫
城商行的快速擴張也加劇了其資本壓力,因此,多渠道補充資本成為近期部分城商行的“重中之重”。
為了緩解資本之渴,城商行紛紛從資本市場找“新水源”。南京銀行7月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關聯交易公告,宣佈擬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境內上市人民幣普通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業內分析認為,這將提高南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2.5個百分點左右,確保其未來2至3年風險資産的平穩增長。北京銀行近期也表示,計劃以登陸H股的形式補充公司一級資本。
上市是更多城商行不約而同的選擇。日前,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盛京銀行、貴陽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6家城商行先後披露IPO申報稿。“過去一段時間,城商行發展速度較快,資本補充的壓力普遍存在。從2013年開始,新的資本管理規則出臺,監管標準更為嚴格。此外,監管部門對理財、同業業務進行規範,要求表外業務往回轉,也導致了部分城商行資本補充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記者説。
普華永道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部主管合夥人梁國威則認為,如果成功上市,這些城商行資本將得到有效補充,可以適當改善投資結構,加大在內控、信貸操作、風險控制、定價模型、業務系統等多個方面的投入,以應對資産品質下降、利率市場化等的衝擊。
發力網際網路金融
對城商行而言,上市的意義還不只是資本補充。“上市銀行和非上市銀行在社會聲譽上,存在很大差異。”曾剛認為,對地方銀行來説,上市會提升其知名度,這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一項收穫。
長期以來,城商行囿于地域限制,難以被更多的客戶知曉和接受,上市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與此同時,為突破地域限制,越來越多城商行已開始發力網際網路金融,希望以此來獲取更大範圍內的客戶。如北京銀行、重慶銀行、上海銀行等近期均上線了直銷銀行業務,包商銀行則推出了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小馬bank”。
業內人士認為,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網際網路公司,在競爭中實現網際網路技術和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必然是行業發展趨勢。然而,在銀行業轉型升級大潮中,網際網路金融能否成為城商行實現彎道超車的利器,還有待時間檢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