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忙救市不如早轉型

  • 發佈時間:2014-09-17 02:11:53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馮海寧(財經評論員)

  繼多個城市通過取消或放鬆限購等措施來撐樓市之後,省級救市文件也紛紛出臺,前者被稱為第一輪救市,後者被稱為第二輪救市。第二輪救市覆蓋城市更多、力度更大,其中四川、福建、湖北均試圖以信貸手段刺激樓市復蘇。

  第一輪救市放寬了限購,然而市場卻不買賬。以信貸為主打的第二輪救市會不會有效果呢?恐怕也不樂觀。這是因為,目前市場普遍看跌房價,買家自然會很謹慎。即使放鬆限購、放寬信貸,也不一定能打動買家。而且,這些地方出臺的信貸手段力度也很小,不足以讓市場很快興奮。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地方出臺的救市信貸手段能否被各家商業銀行執行要打一個問號,畢竟地方建設主管部門無權強制商業銀行執行利率優惠等政策。所以,這種救市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之所以會出現第二輪救市,顯然是因為第一輪救市效果不明顯。如果第二輪救市同樣效果不明顯,恐怕還會有第三輪、第四輪,尺度也將越來越大。在筆者看來,地方政府與其挖空心思去救市,不如把心思多放在經濟轉型上面,因為實踐表明,如果地方經濟和稅收過度依賴於房地産,會帶來很多風險。

  一旦地方經濟成功轉型,就可以徹底擺脫對房地産的依賴。以深圳為例,多年前深圳GDP對房地産也是高度依賴,房地産投資佔GDP的比重在10%以上,但2005年以來,高端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逐步上升,如今深圳房地産投資佔GDP比重僅6.69%,是國內25個大城市中最低的。這歸功於深圳主動優化和調整産業結構,讓經濟轉型。

  其實,每個城市、每個省份的經濟,都有擺脫房地産依賴的可能性,關鍵在於地方政府有沒有決心告別土地財政,有沒有勇氣讓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穩定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