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潭死水”怎麼養出了大魚

  • 發佈時間:2014-09-16 07:36:30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成棟

  9月4日上午,給魚塘中的魚兒喂了飼料後,敘永縣馬嶺鎮四方村的村民楊中華泡上一杯茶,坐在了家門口。眼前兩個一畝見方的魚塘裏,半尺長的鯽魚在清澈的水中游來游去,魚塘一側是矮半米左右的水稻田,也是楊中華承包的。

  而以前,這魚塘所在的位置,要麼沒水,要麼就是一潭死水。

  改變源於什麼?

  水少質劣

  地裏種啥都沒搞頭

  兩年前這裡是一片靠挑水灌溉的“望天田”,每年的收成都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而如今這裡已變成每畝年産魚2000斤、年收入超過8000元的魚塘。

  那為何不早點養魚?

  楊中華説,不是不想養,“沒得條件,缺水得嘛。”以前,這裡只能種旱稻,遇到雨水較多的年份,倒是能放點魚苗進去,不過,這也意味著水稻減産,而且養的那點兒魚也掙不了多少錢,“(一畝)最多能收個100斤魚,400多元的收入。”

  更無奈的是,“不僅缺水,水質也不好。”村支書葉章文説,那時候,各家稻田基本上都是封閉的,水體不流動,“田埂恨不得用水泥和磚塊砌起來,害怕跑了水。”從12歲就跟著父親種水稻的楊中華説,以前水很臭,水面上還經常漂蕩著一層紅彤彤的臟東西。

  敘永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曾對馬嶺鎮一帶的農村用水情況做過調查,結果發現,當地不僅水資源緊缺,地表水也長期處於富營養化狀態,農藥、化肥等殘留超標,“導致農産品品質也不高,穀子和油菜都賣不上價錢,種啥子都沒搞頭。”

  源頭活水來

  養魚收入增10倍

  那如今楊中華魚塘裏的清水是從何而來?

  當然有“秘密武器”。在魚塘的盡頭,記者看到了一根直徑三公分的水管,水管的一頭是用漁網密封的排水口。楊中華説,到了換水季節,把開關擰開,水就會流進來,溢出的水就流進了自家稻田,如此水也換了、稻田也澆灌了。

  順著水管走300米左右,有一口蓄水量150立方米左右的小水池。楊中華魚塘裏的那根水管的源頭就在這裡。小水池周圍的護欄上,分佈著10余根黑色的水管,每根水管上方還配備了一個水錶。

  敘永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説,這座小水池以及連接農戶的管道還通著躍進水庫。躍進水庫距離小水池約8公里,且水庫海拔比小水池高出近百米,把管道修通,水即可自流,取水成本很低。

  為何此前不把水庫的水引來?該負責人解釋,此前當地的渠係灌溉處於癱瘓狀態,即便把水引來,“管道破損了、沒得池子,沒法送也沒法存。”

  而馬嶺鎮鎮長鄭紹懷説,經過近幾年水利工程的建設,當地從小水池到大水庫,再到渠係,已經串成了一條“鏈”,水的問題解決了,當地農戶開始利用小水塘、山坪塘養魚,收入也隨之提高。

  楊老漢為我們算了一筆賬,自家的兩畝多魚塘,每年耗水400立方米,一立方米0.3元,全年下來120元左右,再扣除魚苗和飼料投入,每畝就能凈賺“大半萬”,而以前種水稻和油菜,每畝年純收入400元,相差10多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