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部分公司“玩財技”忽悠股民

  • 發佈時間:2014-09-16 07:35:4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家公司遭到證監會現場檢查

  財報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經營的主要途徑。不過,A股上市公司中,存在不少違規操作,令投資者不能準確判斷其盈利能力,甚至做出錯誤的投資。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報告,上市公司年報存在多個地方違規。其中,有四家公司被證監會現場檢查。

  文/表 記者張忠安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2013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出爐,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4月30日,滬深兩市共2537家上市公司,除3家公司未按期披露年報外,其餘2534家均披露了2013年年度報告。

  被抽查公司超三成有問題

  在抽查的公司中有超過三成有問題,而且通過多項“財技”讓投資者無法準確判斷其真實經營情況。

  而被證監會列為會計準則執行問題第一項的就是企業合併中的做法。證監會表示,根據年報分析發現,對於企業合併中一些特殊事項的認識還不夠,存在執行會計準則不到位的情況。部分上市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中確認了大額商譽,商譽佔合併對價的比例高達80%甚至90%以上。

  由於商譽減值的判斷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企業合併中無形資産確認不充分很可能會對購買日後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産生影響,使得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被高估。

  同時,對比2013年年報分析發現,不少上市公司凈利潤主要來源於政府補助,有的公司甚至依靠政府補助實現扭虧為盈。政府補助整體影響面廣,對特定公司利潤影響大,而政府補助會計準則在披露方面的規定過於原則。部分上市公司對政府補助最新規定的理解與執行還不到位,導致報表不利於反映公司正常生産經營的獲利能力。如一些公司將從政府取得的電價補貼或者低價出售給消費者的價格補貼,作為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並披露為非經常性損益。

  部分公司

  對募集資金未盡披露義務

  另外,在確認收入和股權激勵等方面也都存在問題,讓投資者難以把握上市公司真實的經營情況。

  除了上述財務問題外,還有不少是資訊披露不規範。而證監會也雷厲風行,對諸多的年報問題進行問責,其中有四家公司被現場抽查。另外,不少仲介也捲入其中。

  證監會表示,部分公司存在高管違規兼職、違規修改公司章程等現象;部分公司對募集資金的使用未履行相應決策程式和披露義務;關聯方資金佔用行為仍然存在,如為控股股東墊付工資、福利、保險等費用;此外,還存在內幕資訊知情人登記不規範、超期承諾未履行或承諾不規範等行為。

  證監會表示,年報監管是貫徹落實“國九條”相關要求、投資者保護重要抓手,其中上半年以年報審核為主,下半年以年報現場檢查為主。

  監管部門的

  整治措施

  滬深交易所:下發監管函、要求更正或補充公告、仲介機構發表意見等自律監管措施2566項,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紀律處分46家次。

  證監會派出機構:已採取監管談話、警示函、責令改正等行政監管措施30項,移送立案11家次,對4家公司現場檢查,對其他關注事項採取問詢、要求解釋説明、仲介機構專項核查等措施進一步落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