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統計造假背後有多少“故事”

  • 發佈時間:2014-09-16 07:06:0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廉政瞭望》報道,白恩培任內,雲南經濟排名從2001年全國第19名下降至2011年的第24名,對於不好看的GDP數據,白恩培任內曾有省委某領導強行修改。據曝一名副省級領導曾坐鎮統計局,説全國同期GDP都是兩位數,雲南一位數太丟臉了,當時的統計局局長不同意,被派去出差。數據最終從7.5%被改為12%。

  因為數據“不好看”,就動用權力強行美容,這是一種典型的權力美學。如果不是白恩培此番犯事,想必一般公眾很難了解到這般驚人的內幕。人們不禁會問,氾濫的統計造假背後,還有多少類似的內幕?

  一直以來,公眾對於統計造假深惡痛絕。有關部門也曾採取過統計執法大檢查等治理行動。今年6月,國家統計局就曾曝光廣東省中山市橫欄鎮在工業企業統計上弄虛作假,其編報的2012年年報工業總産值85.1億元,初步核實為22.2億元,虛報62.9億元。

  有關方面一直在喊打,可實際效果似乎並不明顯。這其中,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地方一直存在GDP崇拜,習慣於用人為改動統計數據,以佐證地方政績、行業的成績,或者乾脆就是撇清政府部門治理的責任。另一方面,也與相關問責過於疲軟,難以落實有關。

  目前已有《統計法》、《公務員處分條例》,2009年還專門出臺了《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這些法規明確規定了對於統計數據造假相關責任人員的問責情形,並保障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獨立行使職權的權利,但是,現實中,不僅統計成了可以隨意揉捏的“橡皮泥”遊戲,相關官員也鮮有被問責的情形。

  很多時候,即便是問責,往往也只是問到統計人員頭上。至於像雲南省這樣由省級主政者層面公然施壓篡改GDP數據的,非但不可能被問責,甚至都不可能被觸及。

  其實,統計造假之所以成為“頑疾”,屢治不愈,關鍵正在於背後形形色色的“權力故事”。地方主政者出於政績的考量,往往有著人為干預經濟運作數據的衝動。悲哀的是,這種衝動也每每能夠在權力運作中得以實現。

  可見,根治統計造假現象,除了從技術層面強化制約,以減少技術性誤差之外,還要提高地方主政者的造假成本。比如,聲勢浩大的“統計打假”風暴,不能止于對基層機構和統計人員的問責,而是要延伸到背後的授意者和施壓者。不僅要檢視主政官員的責任,還要改變統計數據與官員政績之間的關係。

  此前,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曾表示,改變“數字出官,官出數據”的局勢,短期內要在技術上建築防火牆,比如網際網路直報、強化統計監督,阻止官員干擾統計數據,而長遠看則要靠改革現有政績評價機制。

  統計造假不僅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也嚴重誤導社會公眾的判斷。若想改變此種情形,當約束權力,讓法律歸位。

  □胡印斌(媒體人)

  聲勢浩大的“統計打假”風暴,不能止于對基層機構和統計人員的問責,而是要延伸到背後的授意者和施壓者。不僅要檢視主政官員的責任,還要改變統計數據與官員政績之間的關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