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需築好安全圍欄
- 發佈時間:2014-09-14 17:12:3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9月14日電(記者高少華)2014年被看作是大數據(Big Data)分析應用的落地年,各個行業都開始嘗試使用大數據技術。與此同時,近年來頻繁上演的資訊洩露事件為人們敲響安全警鐘。專家提醒,大數據時代首先需要為數據築好安全圍欄。
作為時下最火熱的IT行業詞彙之一,大數據近年來成為各界關注的一大熱點。據相關機構預測,全球新産生數據年增40%,即資訊總量每兩年就可以翻番。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今年將是大數據分析應用的落地年,特別是在企業級領域。百度、騰訊、阿裏等網際網路公司針對自身的平臺用戶提供數據分析業務。國內金融、環保、交通、醫療等行業的數據分析應用也逐漸開始。
大數據技術日益為各行各業所倚重。在國內資本市場,許多上市公司也紛紛看中大數據這一新興市場,爭相投資佈局。近期,中科雲網、東方國信、朗瑪資訊等上市企業紛紛宣佈進軍大數據領域。
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新生表示,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大數據在國內已經從炒作期進入積極探索和應用發展初期,初步形成以數據採集、整合分析等技術為支撐的産業生態。
但大數據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引領未來技術變革,對企業甚至國家來説意味著無窮潛力和機遇。另一方面,大數據也帶來安全風險和有關侵犯隱私的煩惱。
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是數據的使用者和貢獻者。人們一邊享受著基於行動通訊技術和數據服務帶來的快捷、高效,同時也籠罩在“個人資訊洩露無處不在,人人‘裸奔’”的風險之中。
大數據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安全隱患無處不在——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安全威脅無孔不入——人們每一個行動足跡,上網、聊天、消費、出行、就醫……所有數據的安全問題需要加以重視。
上海社科院資訊研究所資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認為,巨大經濟利益催生了個人資訊安全的系統性風險。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圍繞個人資訊採集、加工、開發、銷售的龐大的數據産業鏈在我國悄然形成。我國網際網路個人資訊安全的灰色産業鏈規模已達近百億,有眾多駭客、廣告商、仲介及詐騙團夥從中牟取暴利。
增強數據安全保護已成為業界共識。眾人科技董事長談劍峰認為,短期內,儘管我國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網際網路作業系統、晶片、核心技術等來自國外的事實,但大數據安全保護可採取“圍欄式密碼保護”的策略,在現有的網際網路系統週邊形成一層防護圍欄,運用基於“國密演算法”的密碼技術把威脅和風險框定在可防可控的範圍內。
惠志斌表示,大數據時代要用大數據的方法來進行數據保護。目前國際上很多公司都在圍繞大數據安全進行科技攻關,包括網路層面的安全解決方案,也包括應用層面的用戶資訊保護機制。在未來一段時期,要著重加強網路資訊安全技術、産品和服務的戰略規劃和産業扶持,實現國內安全産業的跨越式發展。
“大數據時代要求我們從法律體系、組織管理、産業方向、技術應用等多個層面構建協同聯動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惠志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