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立全國碳市場探路
- 發佈時間:2014-09-13 05:45:5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行碳排放權交易是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市場機制。《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提出,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研究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7省市作為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進行先行先試。截至8月中旬,7省市累計成交量超過11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成交額超過4.5億元
交易試點初見成效
“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一個全新的任務,為做好這項工作,我們首先選擇了7個不同類型的省市進行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先行先試,為建立全國碳排放市場摸索經驗。”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孫翠華在近日舉行的中國低碳發展戰略高級別研討會上表示,到今年6月19日,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省市全部進入實際交易階段。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可以認定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進展順利,成績顯著。
2013年6月,深圳市成為最早拉開碳排放權交易序幕的試點。其首批共包括635家企業,佔到深圳總排放量的40%,工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60%。截至8月22日,總共成交165萬噸二氧化碳,成交金額1.13億元,價格平穩保持在每噸65元到80元。
“一年來,深圳碳交易整體發展比較平穩,對節能減排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深圳市發改委碳交易辦公室主任蔡羽分析説,除了碳強度下降以外,企業的排放總量也下降了。一方面,電廠的排放絕對量在下降,另一方面製造業的排放總量在下降。在製造業結構當中,低強度、低能耗的企業佔比在上升。
北京市于去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先後覆蓋了汽車、電子等工業領域,金融、通信、餐飲等服務業領域,以及醫院、學校等一些公共機構。截至目前,共成交667筆,成交額超1億元;線上平均成交價格每噸為60.4元,比開市的時候增加了67.8%。履約期結束以後,整個碳市場的交易依然活躍,價格保持了基本穩定。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洪繼元告訴記者,碳交易市場啟動以後,一些重點排放單位在這方面的意識逐漸增強。比如像首鋼這樣的大企業,不但成立了碳交易的管理部門,由專人負責,相關的政策諮詢、核算方法的計算也都有專門的機構負責,逐步形成了能源審計、節能減排、碳交易等工作的聯動,碳排放指標下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碳交易市場的活躍還帶動了節能環保産業的發展。“通過這項工作的開展,在已有産業的基礎上,又培育了一大批包括綠色的金融機構、核算機構在內的仲介機構,培養了一支專門的人才隊伍。”洪繼元説。
進展不一挑戰猶存
經過一年試點,絕大部分企業達到履約的要求,試點省市在制度建立、技術方法、能力建設多方面積累了大量數據和經驗,充分證明在中國推行碳排放權交易的可能性,同時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提供了啟示。
“我們通過試點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是差異大,比如在進展方面,進展慢的是欠發達的地區,進展快的是發達的地區。”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鄭爽坦言,地方試點政策的強制性和約束性比較弱,大部分地區以地方政府規章形式實施,處罰力度不足以形成威懾。
“我們交易所的網站有幾天沒有更新了,為什麼沒有更新,因為沒有交易。看著全國其他市場的交易情況,我們都很著急。”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劉漢武經歷了不少“零交易”的尷尬。
這種尷尬更源自於資訊的不透明。“資訊是整個市場流動的基礎,沒有資訊,資金往哪流動,大家如何決策,都不能合理做出來。”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副總裁葛興安表示,目前在碳資訊的披露和履約上,市場上開放的資訊嚴重不足。比如證券市場,既有基本面的分析,也有技術面的分析,但是到了碳市場這些分析方法就“失靈”了。由於缺乏完善的披露機制,極大限制了企業和投資機構參與到碳市場交易中來。
目前,碳市場在擴大交易性和開放性上還存在不少障礙。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內政策和履約處處長蔣兆理認為,開放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它取決於諸多因素,首先我們的報告核算體系是不是完善,只有完善後才有東西拿出來公開、透明;其次,取決於我們的法律基礎,現在不少企業以維護隱私為由,不同意開放資訊,對此必須有嚴格的法律規範。
鄭爽則表示,缺乏基礎數據、理論方法的支撐,各地登記簿和交易標準各異,交易市場以及服務業缺乏監管,也導致企業參與積極性降低,甚至一些企業有聯合抵制的現象等。
研究建立全國碳市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文表示,深化研究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這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我們搞碳交易就是為了減排,而要搞好碳交易,一是要有成熟的法律,二是要有成熟的市場。”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一語點出了碳市場建設的關鍵。
碳排放權交易必須通過立法賦予排放配額才有一定的價值,強化碳排放的約制,抓緊制定出臺專門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和配套辦法。通過立法建立起具有約束力的排放控制制度,推動企業參與,讓碳交易各個環節都做到有法可依,確保市場可持續發展是當務之急。
“碳市場的建立關鍵是在前期的設計階段,也就是法律規則、標準出臺的階段。”孫翠華透露,國家發改委打算用2到3年時間做這些前期的工作,初步計劃在2016年試運作。
據悉,國家發改委著手開始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已經啟動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研究全國碳交易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方案,繼續研究制定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指南,開發建設國家碳交易登記註冊系統。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組織開展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為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等相關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碳交易的持續運轉離不開成熟的市場機制。蔣兆理認為,儘管交易的産品是碳或者是碳排放權,但是一定要符合市場的屬性,可交易性是其核心要素,各個標準確立時都要充分考慮。比如,我們是拿國家承諾的減排的總量來設計碳市場交易的總量,還是根據企業實際的減排能力設計減排量就值得商榷。
“交易離不開市場,我最關心的是怎麼能把市場的規模和流動性做起來。”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對記者説,目前我們整個市場規模比較小,而且沒有太多的流動性。只有更加多元化的交易主體,更加靈活的交易規則,才能真正實現可交易性,才能吸引那些非履約機構參與市場。激活市場就要做好激勵機制設計,讓所有的參與者實現價值發現,這事關長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