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慈禧是個“女漢子”

  • 發佈時間:2014-09-13 02:31:2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胡一峰

  ■桂下漫筆

  那些內心強大、行事果斷的女人如今被稱為“女漢子”。中國傳統女性向來以內斂柔弱為美,但也出了不少“女漢子”,首屈一指的當屬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1861年,慈禧和她老公咸豐皇帝一起被英法聯軍趕出北京城,後來,咸豐死於承德避暑山莊。小皇帝登基後,慈禧乙太後身份垂簾聽政。直到1908年去世,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裏,她是中國政壇的實際決策者。關於慈禧早年的情況,私家野史多有記載,但大都為八卦傳聞,包括一些老外,也有意淫之作。就連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都誤以為他這個太后奶奶入宮時是“宮女”。實際上,慈禧是以“貴人”身份入宮的。五年後,連升三級,變成了“懿貴妃”。這固與她生下皇子、延續了大清龍脈有關,但皇子可不是想生就生的,懷上龍胎的前提是得到皇帝寵幸。

  慈禧自己曾得意地説,“入宮後,宮人以我美,鹹妒我”,其實,和大多數女人一樣,在內心深處總喜歡把自己的成功歸於美貌,實際上,蘭貴人能在後宮佳麗之中脫穎而出,絕不僅僅是因為容貌,性格機敏,遇事有見識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話説英法聯軍攻陷天津時,咸豐帝正在圓明園飲酒作樂,軍機處奏報一到,皇帝痛哭不止,當時的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也和妃嬪們哭作一團,只有慈禧冷靜地説:“事危急,環泣何益?恭親王素明決,乞上召籌應會之策。”可見她不讓鬚眉之處。

  咸豐駕崩後,遺命八位大臣輔佐朝政,領頭的肅順傲慢不遜,慈禧與小叔子奕聯手,一舉將其擊潰,開始了垂簾聽政的人生,也開始了從後宮“女神”向政壇“女漢子”的變身。

  若僅以權力而言,史上可與慈禧匹敵的,至少還有呂后和武則天。司馬遷寫《史記》時,將呂后列入“本紀”,並給她打了高分。不過,在慈禧看來,呂后卻過於糊塗,因為在當時形勢下,武將多為劉邦集團的人,呂后根本無法掌握實權,封再多的呂姓王公也是沒用。或許是吸取了歷史教訓,垂簾之初,慈禧的幹部路線極為務實,只要有利於維護統治,滿漢之別也可擱置,她放手使用漢人,連軍權也下放給漢官。同治四年,也就是慈禧實際掌權四年之後,全國地方大員幾乎全部“漢化”了,15名巡撫全是漢人,10名都督中除湖廣都督官文外也全是漢人。

  垂簾之初的慈禧注重總結歷史教訓,把張居正的《歷代帝鑒圖説》作為必讀書,對《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介紹新知識的書也很有興趣。她又讓翰林院把列朝祖先的“實錄”、“聖訓”和漢唐以來母后臨朝的史事,編纂成一冊“可法可戒”的專書,名為《治平寶鑒》,作為“隔簾侍講”的教材。

  同時,她還告誡臣子不可阿諛奉承。同治元年,翰林院結業考試,有人在文章用了“女中堯舜”這樣的詞兒,慈禧不但不高興反而認為此人“過事頌揚”, “不求實際,專事揄揚,於人品學術,頗有關係,此風斷不可長”,把他從原來的一等一名改為了一等末名。

  “女漢子”慈禧,在應對輿論危機方面也很有一手。同治死後,慈禧為了保持太后地位,堅持為咸豐立嗣,以同治的同輩人年方4歲的載湉為帝。當時,就有朝臣認為應該根據父死子繼的“祖制”,為同治立嗣。但這種輿論很快被慈禧壓制了下去。到了光緒五年,吏部官員吳可讀在同治大葬祭禮時先上吊後服藥,自殺身亡,一時間轟動朝野。吳可讀在遺折中舊事重提,説為咸豐帝立子而不為同治帝立嗣是錯誤的,要求朝廷頒布一道聖旨,保證將來帝位還是要交給同治帝的嗣子。當時清朝雖已有數百年基業,但“屍諫”這樣的事情還沒有發生過,沒有慣例可參考,處理起來頗為棘手。

  此時的慈禧,已有豐富的執政經驗,她以退為進,首先承認吳可讀的建議和她本人的想法其實並不衝突,然後把奏折發給群臣討論,讓大家提出看法。親王、大臣們個個都是政壇老手,在死官吏和活太后之間,當然知道該如何選邊,於是,禮親王世鐸,大學士徐桐、翁同龢,御史李端棻等紛紛上折擁護慈禧、批評吳可讀。輿論一邊倒之後,慈禧才重申自己的決策,説如果將來光緒有了孩子,當然會尊重光緒的選擇,無需你吳可讀來空操心。不過,吳可讀一個七品小官,想著國家大事,這份兒忠心可鑒,賞給五品官的撫恤待遇。

  對吳可讀事件的處理,充分展示了慈禧老辣的政治手腕。正如一位著名的西方傳教士説的那樣:身為一個滿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軍國大事的知識,本來就機會渺茫,但是她處理大事的時候總能鎮定自若,這位統治者本人擁有一種獨特的品質和才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