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對氣候變化,不能只説不做

  • 發佈時間:2014-09-12 05:24:1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氣候政策的新環境”分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丹麥氣候、能源與建築部長斯穆斯·赫維格·彼得森,和其他歐美國家的企業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

  政府牽頭 少説多做

  “從1990年到2010年,中國累計節能量佔全球58%;201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增量佔全球37%;2005年到2013年,風電裝機量增加了60倍,光伏發電增加了280倍。在氣候變化方面,中國不僅作出了承諾,還取得了實效。”會議一開始,解振華就亮明瞭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民眾採取實際行動,不能只是停在口頭上。

  對此,新光技術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赫雷拉表示贊同,“以産品碳足跡為例,這個概念早已被提出,卻很少有人知道,原因就是沒有實際行動來推動。披露産品碳足跡能夠讓消費者自覺地選擇低碳産品,並形成習慣。但如果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導和監督,這一理念就很難推廣。”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首席執行官謝白曼表示,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要有長期性和穩定性,不能受政權、政黨或領導人的變更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承諾2020年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中,發展中國家佔了65%,而發達國家只佔了35%。解振華表示,發達國家在推行具體措施方面,還需加把勁兒。此外,發達國家也可資源共用,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的技術和資金的支援。

  政企合作 推動創新

  對政府和企業而言,應對氣候變化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機遇。丹麥氣候、能源與建築部長斯穆斯·赫維格·彼得森表示,政府首先要有穩定的政治框架,為企業走向綠色運作模式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丹麥的目標是在2030年減少40%的碳排放,這一明確的目標能幫助企業做出好的投資決定。”他説。

  解振華認為,政府和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要提高合作的層次,尋求共贏的發展模式,共同探索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途徑。政府層面,要推動綠色、迴圈、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企業層面,在追求經濟利益和企業效益的同時,要更加重視社會責任。

  在企業的眼中,政府的支援在企業創新和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過程中至關重要。謝白曼表示,“以生物燃料為例,我們研製出了將農業廢料轉化為生物燃料的技術。但由於缺乏政府支援,在歐洲本土無法推廣。相反,這一技術出口到美國後,在政策支援和監管下廣泛使用。”

  解振華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他説,如果各國政府能夠提供鼓勵性的政策,讓企業家看到發展的前景,企業會下更大力氣去創新,更願意投錢,加速綠色、低碳經濟的形成。

  多邊攜手 促成協定

  解振華説,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2015年即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大會,這一會議是在聯合國眾多成員國的共同倡議下召開的,旨在2015年達成全球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協議。“到現在,還沒有聽到哪個國家表示不願意達成協定。我認為,達成協定充滿希望,我們應該有信心。”

  解振華表示,2020年前各國履行承諾的方案中還缺一部分,就是發達國家針對2012年到2020年《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所作出的承諾。明年的巴黎會議要確定到2030年的減排目標。各國應提早做準備,根據自己的國情和能力提出有力度的減排目標,為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盡一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