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9月11日:該怎樣看待“老人因讓座糾紛猝死”這事兒?

  • 發佈時間:2014-09-11 15: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聞背景:

  9日下午4時30分許,鄭州市一輛919路公交車行駛至中原路秦嶺路路口時,車上一名老人突然倒地猝死。車上乘客稱,老人之前曾因讓座問題與一名小夥子發生爭執,並動手打了小夥子四個耳光。老人家屬接受急救人員詢問時稱,老人患有心臟病。(9月10日《大河報》)

  

  【觀點一】法律沒有要求不給讓座就要受懲罰?

  一直以來,尊老愛幼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坐車時見到老人要讓座”這個信條也是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老師反覆教誨。可是事情的癥結就在於:不管是美德還是教誨都是思想層面上的東西,沒有哪條法律要求年輕人要給老年人讓座,不讓座就要受到處罰?

  其實別人給你讓座了,那體現了他個人的高素養;不給你讓座也是“理所當然”,畢竟每個人的性格裏都有利己的一面。如果僅僅是因為大家都倡導讓座風,就把它當做天經地義的教條來捆綁社會的輿論和行為,那就失去了美德本身所包含的意義。

  給老人讓座是道德,文明的行為無疑,可是對於不讓座的“不文明行為”拳打腳踢就對了?在大多數人心中,只要是“符合正確價值觀”的行為都是正確的,可以打罵,無所謂違法。道德的正當性,變成一些人暴力的武器,文明之目標為野蠻之手段張目,結果讓本來處於得理方的自己陷入了失理的境地,可謂得不償失。【詳細

  【觀點二】不要過度渲染公交車上的“惡”

  公交車上的這些衝突倒是給那些終日感嘆“世風日下”、“今不如昔”者提供了最好的論證,更是引出一大堆諸如“壞人變老”、“青年人道德淪喪”的論調。不過在我看來,相比城市裏天天穿梭的各式各樣的公交車,相比這些公交車上隨時可見的文明、禮讓、包容、和諧,經常見諸報端的這些公交車上的“惡”還是小概率事件,實在不值一提。試問一下,經常擠公交的年輕人,誰沒有過給老人讓座的經歷?又有幾個面對站立一旁的老人能無動於衷,眼睛不眨,屁股不抬?而公交車上的大爺大媽,有幾個像傳説中的那麼“凶神惡煞”,見了不讓座的年輕人,非辱罵即暴打?

  別再刻意渲染放大公交車的“惡”了!不如多揚善,比如我就經常在公交上看到很多有長者風度和胸襟的老人,面對起身讓座的年輕人,總是會禮貌地謙讓,其實腿腳不好的他們真的需要一個座位;還有那些樸實的年輕人,往往是一個老人上車,好幾個人同時站起來讓座,雖然他們上了一天班比誰都累。這些才是公交車上的主流,才是最值得宣傳和渲染的故事。【詳細

  【觀點三】“讓座問題”背後的美德窘境

  人們越來越習慣快節奏的生活,快,成為一種流行理念,在不少人眼裏,讓,則意味著慢人一步,則可能失去先機。平心而論,在公共汽車和地鐵上,我們身邊的確有一些人看到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或孕婦時,絲毫沒有讓座的意思,在崇尚快的信念中,他們失去了禮讓的美德。加之,在現實中,潛規則促成了走後門、找關係、插隊,人們漸漸對符合美德的社會規則失去信心,這加劇了禮讓等美德的缺失。

  要倡導讓座,但絕不倡導強制讓座。與社會而言,公交車上的讓座衝突,只是美德窘境的一個縮影,在其他場所,這樣的因禮讓缺失而起的衝突也在時常上演著。其實在生活中,個體的每一個禮讓行動,都會對周圍的人産生影響,如果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在生活細節中,成為禮讓等美德的實踐者,那麼整個社會就會形成一種美德默契,使得美德成為自覺。此外,杜絕潛規則,形成社會的良性規則,則能對美德形成支撐作用。【詳細

  微言大義:

  @古朗月行wy:讓座歸根結底是道德範疇,打人涉及法律範疇,用觸犯法律的方式來強制道德,本身就是一種病態道德。

  @Fun其實是個院長: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

  @紫氣東來:我們都會有變老的一天……

  @簡單改變UN:凡事都喜歡搶,從出生搶床位,到臨終搶墳地,從頭搶到尾……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老人與年輕人因為座位大打出手、醫患之間的糾紛、師生之間的衝突等各種社會事件,歸根到底都是雙方在競爭公共資源時候産生的矛盾。中國人多,人與人之間對資源有著很強的競爭心態,再加之彼此缺乏信任感,這些“基本面”的存在也就加劇了“讓座糾紛致老人猝死”這種奇葩事件的發生了。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