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的海參圈還須監管“漂白”
- 發佈時間:2014-09-11 07:2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整個渤海灣的遼東半島至山東半島一帶,海參圈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幾萬公頃連成一片。在盤錦,海參圈已經深入到斑海豹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海養殖産業密集對近海海域造成污染,渤海灣生態系統現在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水體呈嚴重富營養化,氮磷比重已嚴重失衡。(《北京晨報》9月10日)
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近海物種幾乎滅絕,藥物濫用下的殘留,對人體的傷害顯然同樣嚴重,其最直接的便是,很多人成為抗生素濫用的直接受害者。海參不僅在抗生素中泡大,再加上次氯酸鈉和醫用雙氧水的使用,使得海參養殖圈的水體不僅呈現無菌狀態,更呈現出嚴重富營養化的狀況。可以想像的是,在這種環境下養殖的海參,跟在藥水中侵泡而成的“藥泡海參”沒有太大區別。除了食品安全之外,“藥養”對近海環境的破壞,已經變得日益嚴重。
“海參圈”的危害性並不難理解,因為在淡水養殖中就多有先例,肥水養魚導致水質的急劇惡化,使得很多地方果斷採取了取締的方式。海水養殖同樣如此,只不過是介質不同。如果對水質進行檢測或者對海參進行檢驗,就可以很快發現問題。更何況,“給海參用藥”已成行業公開的秘密,監管部門失聰失明,恐怕還得從認識上找原因。
一是藥水養參涉及到地方經濟利益,特別是附近養殖戶的收益,管理者對此顧忌較多;二是近海不同於淡水的保護,由於涉及的公共利益較少,外部監督的力量不足,也使監管的動力不足。然而,重污染的“海參圈”不僅關係到生態的好壞,更關係到食品安全的狀況。縱容如此大面積的養殖,讓“藥泡海參”大量流入市場,這種以犧牲環境甚至食品安全為代價的發展,暴露出監管層面的短視,以及責任上的失范。
若監管不及時介入和整治,重污染的“海參圈”將會進一步惡化,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隱患也會更加嚴重。對此,靠養殖戶的良心發現或者行業自律顯然難以為繼,在商業誠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需要監管部門的外力作用,讓養殖手段回歸常態,並讓已被污染的水質逐步得到“漂白”。
食品安全是項良心工程,個人自律固然重要,然而外部的監督尤其不可或缺。僅作“商業誠信”的矯情並不靠譜,或進行“良心壞了”的道德指責也過於理想化。食品安全也好,環境保護也罷,“罰得傾家蕩産”才是提升商業誠信的關鍵,也是檢驗監管責任和公共取向的試紙。
重污染的“海參圈”之下,監管的態度與作為尤基需要拷問。但願當地環保、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農業等部門能夠及時介入,正視重污染的“海參圈”問題的嚴重性,以強力的監管真正實現源頭之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