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産率提升將帶來經濟繁榮

  • 發佈時間:2014-09-11 05:53: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10日,參加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埃森哲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馬克·帕迪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要想徹底擺脫國際金融危機,恢復和保持增長,關鍵在於提升生産率。

  記者:您如何看待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

  馬克·帕迪:美國經濟持續溫和復蘇、歐洲部分國家財政緊縮狀況有所緩解、英國投資再現增勢……這些跡象表明,全球經濟開始企穩回升。但是,這種復蘇勢頭還不穩定,存在地域和行業間的差別。首先是國別差異,復蘇步伐快慢不一。以歐洲為例,英國經濟恢復勢頭迅猛,德、法等國經濟並不樂觀。其次是行業間的差距,電子産品、網際網路商務等新興産業保持高速增長,而傳統製造業、零售業等仍未走出陰霾。

  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進一步提升生産率。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美國、歐盟先後出臺一系列的貨幣寬鬆政策,增加資本流動性,刺激消費,從需求端入手促進經濟發展。但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國家普遍忽略了供需關係的另一端——供應,即生産。回顧全球經濟發展歷程,伴隨著每次科技革命提升生産率,都會出現較長一段的經濟繁榮。對比現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很多國家和企業減少了研發投入,生産率不升反降,對經濟長期增長極為不利。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要想徹底走出危機,繼續保持增長,關鍵在於提升生産率。

  記者:今年以來,儘管新興經濟體依舊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有所減緩。您如何看待新興經濟體未來的增長?

  馬克·帕迪:新興經濟體有3大優勢:一是充足的勞動力;二是不斷壯大的中産階級;三是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這些將在未來幾年繼續支撐新興經濟體實現經濟增長。然而,新興經濟體能否實現長期發展取決於其能否妥善地處理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新興經濟體正走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儘管面臨不同的問題,但無論是商業環境差還是基礎設施不足,歸根結底都是結構性問題,增速放緩在意料之中,推行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新興經濟體也需要提早應對人口紅利的逐步減少。應對這一問題,要通過推動創新和技術研發,改善製造業發展品質,重視工商業效率,為長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有人認為,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佔比過大,不利於長期發展。您如何看?

  馬克·帕迪:很多人以投資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佔比來衡量經濟發展,認為中國增長過於依賴投資,是不健康的。我並不認同此觀點。首先,單純以投資總量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佔比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健康過於武斷,應考慮到每人平均水準等其他對比因素。從每人平均投資量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佔比來看,中國仍比較低。其次,投資量的多少主要取決於經濟發展需求。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例,中國三四線城市及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依舊相對落後,應以實際需求決定投資量。

  未來,投資依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之一。中國所面臨的課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資金,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可發揮後發優勢,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一步到位,讓新建成的基礎設施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此外,還可在優化投資結構上下功夫,拓展投資渠道,簡化流程,為專注技術創新的企業和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資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