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全面啟動
- 發佈時間:2014-09-11 05:52:5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是一項覆蓋面廣、利益主體多、綜合協調難度大的系統工程。要真正落實,需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全員動員,更需強化頂層設計,營造良好氛圍——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關於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推動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續積累、開放共用和轉化應用。
建立全覆蓋報告制度
科技報告是描述科研活動的過程、進展和結果,並按照規定格式編寫的科技文獻,包括科研活動的過程管理報告和描述科研細節的專題研究報告。《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國統一的科技報告呈交、收藏、管理、共用體系,形成科學、規範、高效的科技報告管理模式和運作機制。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副所長張新民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説,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前期主要是由科技部在探索,此次《意見》發佈,將各地、各有關部門正式納入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隊伍中來。
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持續快速增長。2013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1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09%,全年國家安排了3543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118項“863”計劃課題。投入的大幅增加,讓人們越來越關注産出。正如中國科協副主席馮長根所説,“這些經費都怎麼花的?必須給納稅人一個交代。而且,科技報告其實是科技文明的一部分,是可以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
在國際上,歐美等發達國家都建立了系統的科技報告制度,美國則是世界上科技報告管理制度最完善的國家。與之相比,我國科技報告制度建設起步較晚。從2013年初開始,科技部率先在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專項)中開展科技報告試點工作。今年3月1日,“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正式開通運作,實現萬份科技報告向社會提供開放共用服務。此次《意見》的發佈更是我國科技報告制度建設道路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財政資助項目必報告
在張新民看來,《意見》中一大亮點,就是要求財政性資金資助的科技項目必須呈交科技報告。“長期以來,科研人員多把精力放在國家科研項目的爭取和申請上,俗稱‘跑項目’,在後期成果的開放上,並沒有很強的意識,而且單位間相互封閉現象很嚴重。新要求的實施將有力打破這種封閉。”
要想真正實現財政資助項目交報告,必須多方位協同。《意見》提出了建立科技報告逐級呈交的組織管理機制的具體措施,即加強國家科技報告工作統籌管理,建立地方和部門科技報告管理機制,強化項目承擔單位科技報告管理責任,明確科研人員撰寫和使用科技報告的責任權利。
科研人員將最先享受到財政資助項目交報告的利好。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高偉博士對此讚不絕口,他説,以前申請國家課題之前,想要了解已有研究,總是缺少可以方便查詢的平臺。要求財政性資金資助的科技項目交報告,相當於建立了強大的資訊庫,從而真正做到“積極借鑒、參考已有科技報告,高起點開展研究工作”。
這項新要求還將為科技管理部門、項目承擔單位以及社會公眾帶來“實在”的好處:科技管理部門可以有效避免多頭部署、重復支援,實時檢驗科技成果的真實性和創新性,對科技創新活動進行精細化、規範化管理;項目承擔單位可以持續積累技術資産,建立機構知識庫,提升科研能力。
抓好組織落實是關鍵
科技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葉玉江認為,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既涉及組織架構、政策制定、部門協調等管理層面的問題,又涉及撰寫呈交、審核收藏、共用服務等技術層面的問題,覆蓋面廣、利益主體多、綜合協調難度大。
正因為系統龐大,《意見》將營造科技報告工作良好環境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明確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建立會商機制,加強對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建設重大事項的溝通和協商,各地、各有關部門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抓好組織落實。
“大家對科技報告制度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應強化頂層設計,分階段分步驟推進實施,不能急於求成。”張新民説。他還透露,我國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將在中科院、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部門以及相關産業部門逐步鋪開,力爭今年實現5到10個省份的省級財政資金支援的科研項目全部納入國家科技報告體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