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紅河州16萬絕對貧困農民脫貧

  • 發佈時間:2014-09-10 08:33:18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馬玉龍) 記者昨日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獲悉,去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上海等兄弟省市的幫扶中,紅河州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扶貧聯網掛鉤、産業培植和勞動人口素質提升工程,有效解決並鞏固了16.02萬絕對貧困農民的溫飽問題,引領他們走上增收、增學和減貧、減人及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道路,走出貧困的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已超過6300元。

  紅河州是祖國南部山區面積較大,少數民族群眾分佈較廣,絕對貧困人口數量較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據2012年初統計,全州有貧困人口82.6萬餘人。這些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大多生活在屏邊、元陽、紅河、金平、綠春、石屏和瀘西等道路交通、農田水利和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較為缺失的崇山峻嶺,以及石漠化特別嚴重的喀斯特地貌區。

  去年以來,隨著中央和國家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以及以上海為主的兄弟省市幫扶力度的不斷加大,紅河州搭建起與各有關單位溝通協調的機制。紅河州以建設綜合扶貧開發和整村推進、整鄉推進等項目為載體,分別同上海、重慶、北京等地對口幫扶單位及社會各界,在不同山區投入3.5億余元開發資金,實施了數百個大小項目。在搭建起相關基礎設施的同時,扶持山區少數民族群眾開發培育優質水稻、特色蔬菜、高原水果、花卉和生態肉、蛋、奶、藥等綠色生物産業,引導農民走出了靠天吃飯和單一低效生産的老路子,邁向增收發展的前沿。

  在攜手各界推進扶貧開發項目的同時,紅河州加大財政資金向民生,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的傾斜力度。每年調動專項財政經費,撬動社會各類建設資金,提升黨政各級的規劃服務水準,通過實施“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和“南部貧困區域助學行動”等普惠工程,在改善城鄉居住、學習環境的進程中,幫助大批貧困群眾從生態極度脆弱,不適宜生存發展的環境中搬遷出來,減輕環境壓力,加強生態環境恢復保護;讓大批生活困難,面臨輟學的孩子和青少年安心走進學校,繼續完成他們的學業,不斷提高山鄉學齡人口的完學率。

  此外,結合強基礎和産業培植,提高各族群眾人口素質等“造血型”綜合扶貧工程的實施,紅河州還把引進先進技術,培養培訓專業農民、專業技術工人等軟性項目作為扶貧攻堅必修課程來做。通過內引外聯,制訂對口方案和計劃,利用高原特色農産品示範基地、職業技師學院、旅遊業培訓學校等載體,堅持長期培訓各族群眾,引導他們逐步走向城鎮、都市,走出自然災害頻發和大山困擾的環境。去年以來,依靠各類有計劃的培訓鍛鍊和掛鉤幫扶,該州先後向省內外先進發達地區轉移成熟技能人員近4萬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