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肇慶水稻保險“熱”起來

  • 發佈時間:2014-09-09 03:31: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謝江濤

  沿著環村大道驅車而入,村道兩旁是一望無際的稻田,忙碌的農民正為水田換上“新綠裝”。“我們正在開展新一輪的水稻保險推進和跟蹤工作。”在位於高要大灣鎮中部的朗第村,該鎮三農辦副主任冼偉標説。

  肇慶市是廣東省主要糧食産區,全市8個縣(市、區)有6個是全省産糧大縣,全年水稻種植面積達250萬畝。2011~2013年肇慶市政策性水稻全年承保面積分別為55萬畝、128.7萬畝和145.18萬畝,承保覆蓋率分別為22%、51.5%和58%。而今年全市早造水稻保險投保面積達118.27萬畝,佔單造水稻種植面積的94.61%。

  而作為肇慶市糧食高産地區之一的高要市,今年全市更是完成了早稻保險全覆蓋的目標。“今年我們的宣傳做得比較到位,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了當中的好處,因此投保的積極性都十分高漲。”高要農業局政策法規股股長吳步輝説,現在農民種田更自信了,購買水稻保險讓農戶“看天吃飯”的日子過得更有“底氣”了。

  據了解,水稻種植保險保費為每造每畝20元,各級政府承擔保費當中的80%,即16元,種植戶自負20%,即4元。在保險期內,農戶的保險水稻若損失率達到20%以上時,保險機構將承擔全部保險責任並負責賠償。然而,如此貼心的農業政策,卻在早幾年推出時“遇冷”。

  “一個是大多農民仍存著僥倖的心理,對過去平安無事的經驗過分自信;還有就是部分農民對保險公司還存在著一定偏見,擔心保不準,會吃虧。”吳步輝説,近年來,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水稻保險中的理賠項目也越趨合理。“過去只有遇上風災、冰霜等大型災害才賠,而現在水稻保險裏增設了病蟲害這項內容,讓理賠內容更加細緻。”另外,除了保險內容更合理,農民繳費的方式也越來越方便。“農戶在農商行均設有賬戶,與農戶簽訂代扣協議後,每年每造的保費將直接在銀行賬戶扣除,這種銀行代繳方式節省了過去到戶收費的人力成本。”冼偉標説。

  在田裏交了幾十年“學費”的陸樹友,深知“有險在手”的美好。“1998年洪水高發的時候,我家農田全部浸壞了,由於當時沒有水稻保險,自己連種子錢、肥料錢都虧了。”後來高要地區有了水稻保險後,陸樹友便果斷地成為村裏最早購買的一批人。如今,陸樹友在朗第村擁有了52畝水稻田,每畝田他都買下了水稻保險,而先見之明也確實讓陸樹友嘗到了甜頭。今年六月上旬,大灣鎮朗第村一帶出現了暴雨,兇猛的雨水把陸樹友過半的稻田浸沒了,而他購買的早稻保險此時派上了用場。“打電話給保險公司後,農業局、農辦和保險公司三方面的人第二天就趕到了我的農田,他們當場核實情況並與我協商受損面積,最後的結果我十分滿意。”

  正是看到了像陸樹友這些嘗鮮農戶逐漸嘗到了甜頭,不少剛開始還持觀望態度的農民現在也開始“轉守為攻”,主動購買起水稻保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