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與反制裁:歐俄加快調整經濟戰略
- 發佈時間:2014-09-07 09:37:00 來源:瞭望 責任編輯:羅伯特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俄關係愈發敏感和脆弱。為逼迫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9月3日,歐盟通過了對俄進一步制裁的建議方案,新的制裁措施將涉及金融、武器、軍民兩用材料、技術等關鍵領域。法國也決定暫停向俄交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9月4日召開的威爾士北約峰會更將俄羅斯視為對手。
歐俄制裁與反制裁措施的升級,導致雙方經濟利益俱傷、戰略互信受損,以貿易、能源、政治和安全合作為主要支撐的歐俄關係受到影響。
迄今包括歐盟在內的西方已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同時遭到俄羅斯不同程度的反擊。
歐盟對俄制裁瞻前顧後,緣于兩個原因:一是不甘心制裁太重,害人害己,二是不甘心與俄羅斯鷸蚌相爭,被美國漁翁得利。
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貌似衝鋒在前、有勇無謀,實則反映出其維護自身利益的深謀遠慮,其平衡俄美烏之間關係的分寸拿捏要非常到位才行,既不能得罪美國及中其圈套,又要與俄羅斯鬥而不破、暗通款曲。
俄羅斯反制裁比較注重策略與時機,以求達到後發制人的效果,在制裁對象、行業等選擇上精準有力,同時注重分化瓦解、各個擊破,避免打擊面過寬而留有餘地。顯然俄已做好了應對“制裁持久戰”的準備。
俄歐經貿關係極為緊密。歐盟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俄羅斯是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相互制裁給歐盟帶來挑戰,兼備機遇。俄羅斯經濟外部風險提升。歐俄相互制裁使“合作為主、衝突為輔”的雙邊關係向“衝突為主、合作為輔”轉變。
9月2日,下任“歐盟外長”莫蓋裏尼稱,歐俄之間不再是戰略夥伴關係。歐俄曾經相向而行,提出共建“四個共同空間”乃至能源聯盟的目標;如今背道而馳,陷入相互損害經濟利益和戰略互信的怪圈,“共同空間”的目標早已無人提及,歐盟專家甚至感嘆歐俄逐步滑向“異度深淵”。
為應對制裁帶來的不利影響,歐盟調整經濟戰略,擬通過發展替代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進口來源多元化等多種方式減輕對俄羅斯的路徑依賴。
一方面,加強國內能源與經濟結構調整,統一內部市場,繼續推進低碳高效、節能減排的發展方式。另一方面,實行多元化的能源戰略,包括就冬季能源供應中斷作出風險評估以及應急預案,考慮禁止天然氣出口、工業限量用氣、確保居民用氣。加快對本土頁巖油氣及北海資源開發,拓展從北美、中亞裏海、南美、中東、北非油氣的能源進口。
擴大內需、開拓海外市場是歐盟應對俄食品進口禁令的主要思路。除了加大對受損方的補貼與援助,歐委會2014~2020年3869億歐元的三農預算可能有所增加,共同農業政策(CAP)也將有所調整。
俄羅斯則對“2020年前國家發展戰略”、普京“五月命令”進行調整,經濟戰略逐步由積極融入全球化、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與需求,向升級經濟結構、擴大內需、促進民族産業發展與創新、調整能源貿易方向與重點轉變;“立足歐亞、轉向亞太、團結拉美、聯歐制美”為特徵的普京地緣強國戰略,調整為以歐亞經濟聯盟為地緣戰略依託,進一步轉向亞太,聯合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發展中國家陣營以自強,反抗發達國家陣營的霸權與規則壟斷,為國內發展營造更好的國際環境。這些戰略調整,加上已有的軍事、能源優勢,使俄羅斯與西方博弈時頗有底氣。
俄羅斯的戰略調整也是對其發展道路的再平衡。普京説,俄羅斯的反制裁措施,不僅僅是回應西方的制裁,也是支援國內生産商、開拓新市場、尋找新合作夥伴的方式。除了創建歐亞經濟聯盟統一支付體系、轉向中國銀聯卡、在香港避險與融資、鼓勵進口替代促進相關産業補償增長,俄擬擴大從南美、亞洲等地區進口農産品,繼續推進“西穩東進”的能源戰略,加強與中國、日本、南韓、印度、伊朗等國的能源合作。9月1日,普京表示可能讓中國參與西伯利亞地區油氣田的開發。俄羅斯提出,2035年前擬將對亞洲石油天然氣出口分別提升至32%、31%。
互為最大的鄰邦,歐俄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對彼此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可以看到,歐俄沒有放棄運用危機管理機制以緩解相互制裁的衝擊。儘管制裁範圍、力度持續加大,雙方都同意就相互制裁措施在經濟和能源領域保持溝通,包括經濟和能源領域的接觸以及雙邊關係的協調。出於“鬥而不破”的默契,歐俄制裁措施執行時也都有變通。如8月20日俄總理梅德韋傑夫簽署命令對食品進口禁令進行微調,撤銷對西方國家部分受制裁産品的進口限制。9月3日,俄提出了穩定烏克蘭東部局勢的和平建議。德國經濟部表示將批准萊茵集團對俄投資者出售其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為保障對歐天然氣供應不中斷,俄烏歐都同意9月6日就天然氣問題進行三方會談。
西方與俄羅斯之所以纏鬥于經濟戰場,緣于在傳統戰場暫時難以決出勝負,而經濟等非傳統領域爭鬥代價相對可以承受,這也表明當今國際競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為此歐俄以相互制裁為契機,加強改革與戰略調整、提升國力。正如普京所言:無論國外政治、經濟局勢如何變化,俄現在最重要的是內部事務,是實現俄羅斯人民的目標和任務,實現俄羅斯的強國夢想。□(程春華 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