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國有企業高管薪酬十分必要
- 發佈時間:2014-09-06 13:35: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規範國有企業高管薪酬十分必要
近段時間,中央政府規範國企高管薪酬的做法受到全社會關注。這其中,大幅降低金融業高管收入更是引發熱議。中央這一做法,當然有平抑社會收入差距以及預防國企高管腐敗的考慮,而從經濟史角度看,這一做法也有其必然性。
在歐美國家,企業高管薪酬快速遞增,肇始於裏根與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這一點可謂眾所週知。但較少人知道,這一現象在歐美有一個逐漸擴散的過程。而最早獲得高薪的行業高管,正是金融業。
掌握了金融,就掌握了現代經濟的血脈。基於這一認識,裏根與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分別想把華爾街和倫敦建成世界金融中心,在出臺的鼓勵金融業發展的各種政策中,允許金融業高管擁有“自我定價權”即自己決定自己的收入;制定將高管薪酬與業績掛鉤制度,企業高管可以高比例分享各種業務所産生的“紅利”。因而,這一時期史稱“投資銀行家的迪斯尼樂園”。
在這些措施刺激下,歐美銀行業的確獲得了空前的發展。1960年,英國最大10家銀行資産總計達到當時英國GDP的40%,而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竟然翻了12倍,達到480%。在美國,最大10家銀行資産總計不到當時美國GDP的20%,到了2010年也翻了5倍,超過100%。與銀行業擴張同步的就是金融業高管收入。1970年,金融業高管收入比其他專業人士僅僅高出約20%,而到了1997年,平均約高出20倍以上!在收入最高的約佔總體人口0.1%的人中,有約30%在金融業工作。
金融業高管獲得如此豐厚收入,很快被其他行業所效倣。一方面,在金融業高管的薪酬不斷提高期間,經濟學的發展為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援。激勵理論與企業治理理論等都認為,給企業高管以高薪,是合乎企業運作邏輯與宏觀經濟增長的。另一方面,金融業高管高薪與金融業日趨繁榮,也給了其他行業以示範效應;況且,如果其他行業高管薪酬與金融業相距太遠,將留不住精英人才。所以,企業高管高薪酬現象逐漸由金融業擴散到其他行業企業。有統計數據表明,在1970年代,歐美排名前100家企業高管收入平均相當於120萬美元,而到本世紀初,躍升到平均900萬美元。
然而,就在企業高管薪酬迅速躍升同時,普通人的收入增長卻十分緩慢。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金融業日趨繁榮背景下,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日漸衰落。
原因是三個方面。首先,為了吸引資本流入,裏根與撒切爾夫人當政時,都採用高匯率政策。美元與英鎊不斷升值,大量熱錢擁入華爾街與倫敦,但本幣升值,卻沉重打擊了當時英美兩國出口型製造業。其次,理論上講,金融業越發達,製造業融資應該越容易。但在放鬆金融管制與無原則鼓勵金融創新政策下,金融業逐漸脫離製造業等實體産業,熱衷於玩各種金融衍生品,熱衷於設計“企業並購”,變成了純粹的“錢生錢”遊戲。製造業等實體産業不僅不能受惠于金融業發展,反而造成原來投向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的資金不斷流向金融業。再次,相對於金融業利潤不斷攀升,製造業只能算是微利産業了,更不受投資者待見。正因為以上三個原因,製造業在歐美逐漸衰落。1979年,製造業仍然是英國經濟的主要命脈,而到了1989年,“昔日繁榮的工業園地,卻已大部分成了明日黃花,風光不再。僅在撒切爾夫人首次執政期間,破産企業中,製造業就佔了1/3。”美國也如此。在裏根政府時代,製造業持續下滑。所以,歐美等發達國家後來暴露出的所謂“産業空洞化”危機,原因恰是因為金融業過度膨脹。
實體經濟衰落,而實體經濟企業高管薪酬卻在向金融業靠攏,因而只能有兩個途徑:一是壓低普通勞動者收入。有統計表明,無論是按GDP增長還是按要素生産力提高,1973年至1995年間,扣除通脹後,歐美産業工人收入應該能提高35%左右,但實際上僅僅提高了12%。二是削減産業工人數量。由此造成失業。無論哪種途徑,其結果都是社會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正因此,1973年,美國社會基尼系數為0.397,略低於警戒線,而20年後的1993年,則高達0.454,遠高於警戒線。英國收入分配公平性在同一時期也在急劇惡化。
當然,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由於不同傾向政黨執政,歐美等國在對待以金融業為代表的高管高薪問題一度採取過抑制政策,但總體上並沒有妨礙高管收入一路高企,也沒妨礙社會收入差距漸成鴻溝。這也成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暴發的重要誘因。面對慘痛的教訓,歐美國家開始對這一問題真正重視,主流經濟學也開始反思相關理論。
中國情況與中國國情一樣,有自己的特色。但近十多年來,受西方理論與實踐影響,金融業高管薪酬增長速度十分嚇人,以至於有高管一年收入達到6千萬這樣驚人的數字;同樣,金融業高管高薪酬也被其他行業所效倣,國企高管收入已經突破了中國大多數普通百姓所無法想像也無法接受的地步。
正因此,對於中央政府出臺對國企高管進行限薪政策,輿論給予普遍讚許。當然,由於中國企業形態是既有國企又有私企還有外企,在對國企高管進行限薪後,如何能夠保留優秀人才並繼續調動他們做好企業的積極性,必須要有配備政策安排。這是另外一個話題。盧周來(經濟學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