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馬鈴薯也有大學問

  • 發佈時間:2014-09-05 07:31:5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的話

  幫助村民推銷農産品,特別是幫助村民解決農産品“賣難”問題,是目前很多行政村的村支“兩委”幹部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不時需要面臨的一項工作。然而,行銷需要技巧,尤其是滯銷農産品的推銷,不僅需要有聯繫銷售渠道、展開銷售談判的技能,而且需要能夠揚長避短、善於化弊為利的巧思。為此,本刊圍繞經典農産品行銷與創業案例選編稿件,希望對廣大村幹部們有所啟迪。

  童小娟

  台灣中南部的雲林縣有個主産馬鈴薯的農業區,張智榮就是土生土長的馬鈴薯種植戶之一。

  馬鈴薯在台灣,主要用來做薯條和咖喱、沙拉,客戶們一般習慣選用個頭大的馬鈴薯,加工起來比較方便。正因如此,零碎的小馬鈴薯就無人問津了,農戶們也都接受了這種區別,習慣以190克為限區別對待大小馬鈴薯,分別予以盒裝或袋裝。但是,事實上,農戶種植的馬鈴薯裏自然含有20%左右的小馬鈴薯,因為得不到市場認可,往往被白白浪費掉了。

  2010年,農戶們的馬鈴薯大豐收。産量高了,意味著小馬鈴薯更多了,看著成堆成堆的小馬鈴薯,農戶們開始發愁。張智榮和別人不一樣,他發愁歸發愁,但心裏想得更多的卻是如何給一文不值的小馬鈴薯找個好出路。

  但是,張智榮幾乎跑遍台灣,卻依然乏人問津。一天中午,張智榮在台北郊外一處工業區裏奔波得又饑又渴,只得買了兩包薯片充饑。他打開薯片包裝袋一看,偌大包裝袋裏只有幾片又寬又薄的大薯片,雖然包裝袋漲得滿滿的,但凈含量並不足。細看包裝袋上的産品資訊,原來生産廠家就在這個工業區裏。

  這時,一個主意涌上張智榮的心頭,他決定“到府投訴”。來到薯片工廠説明情況後,經理連忙道歉,並解釋説因為薯片太大,包裝袋只能裝到這樣程度。正當經理忙於承諾向張智榮補償之際,張智榮卻笑著表示他就是想問問,是否工廠一直收購大個馬鈴薯加工薯片的。

  經理點點頭,納悶地看著張智榮。張智榮直到這時才進入主題。他説他覺得,犯下這樣的錯誤,完全是因為薯片太大的緣故。薯片太大,包裝時很容易就撐太滿。另外,顧客在吃薯片時其實希望一口剛好吃進一片,這樣不會産生殘渣掉落下來。

  經理聞言茅塞頓開,表示建議很好,以後可以把馬鈴薯先切小再加工。張智榮又哈哈笑了,他話鋒一轉表示,這樣做會增加工廠加工成本。並直接表示不如雙方合作,由他來供應小馬鈴薯加工薯片。經過一番詳談,具體的合作計劃隨之誕生。

  很快,張智榮引進生産設備開始嘗試用小馬鈴薯加工薯片,並招來當地馬鈴薯種植戶入股當工人。入股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將自家無人收購的小馬鈴薯拿來入股。第一批産品上市後試銷,深受消費者歡迎。就這樣,張智榮解決了家鄉農戶們的80萬公斤小馬鈴薯銷路問題。

  不僅如此,短短一年時間,就有好幾家薯片生産商找到張智榮收購小馬鈴薯。再後來,小馬鈴薯價格節節攀升,變得比大馬鈴薯更稀缺,收購價格居然比大馬鈴薯高出30%,這是連張智榮自己都沒想到的。到如今,當地小馬鈴薯已由最初的自然産生發展到專門栽培。

  用善意投訴換來購銷合同,打開了雙贏局面,張智榮就這樣另辟蹊徑為小馬鈴薯找到了好市場,讓迷信馬鈴薯個頭大、品相好才有利可圖的種植戶們大開眼界。他的成功説明,只要善於發現、方向對路,原本賣不掉的農産品也能變成俏銷搶手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