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郊農業如何搭上産業便車?

  • 發佈時間:2014-09-05 07:31:4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傳君

  四川達州市是川東人口大市、農業大市,作為達州中心城區的通川區,如何讓鄉鎮乃至農村搭乘都市快跑的便車,實現城鄉統籌,同步奔入全面小康,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鄉村搭乘都市便車,先得從城郊農村入手,然後逐步輻射延伸,最終全面開花。怎樣搭乘便車?也就是靠發展都市農業,“服務城市,富裕農村”。

  通川區委書記杜海洋説:“都市農業是一種新型産業,就是依託城市、服務城市、適應城市、滿足城市人們各種需要的現代農業。因此,必須充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設施、農耕文化、農家生活等資源,促進城郊農業多元化發展。”

  去年以來,通川區在磐石鄉打造都市農業體驗區,在蒲家鎮建設萬畝秦巴植物博覽園,如今如火如荼的建設正在孕育新的經濟裂變。

  QQ農場的現實翻版,一年四季都是採摘季

  風靡一度的QQ農場曾讓無數網蟲在虛擬的空間裏過足“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農場主癮,而這樣的虛幻空間將在通川區磐石鄉場壩村變成現實。

  從達州出城12公里,便捷的交通直抵場壩村中心。這裡正在打造磐石都市農業體驗區核心區,規劃面積3500畝,通過5年建設,最終建成體驗區14平方公里。

  “選擇場壩村作為核心區,是因為這裡已經有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基礎,近幾年來的草莓採摘節愈來愈火爆,一到採摘季,從城裏來的車隊扎滿了狹窄的鄉村道路,去年,政府不得不拿錢將道路加寬。”磐石鄉有關領導介紹説。

  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因勢利導,決心要把這顆休閒觀光農業的種子培育壯大。於是,以瓜果産業為重點、採摘農業為特色,發展認養、體驗等多種都市農業模式,成了體驗區的核心內容。

  “我們還將開闢網上種菜和現場體驗兩種服務,”建設指揮部有關人士介紹説,“在體驗區我們將以10平方米為單位劃定一些小區,園區安裝攝像頭,體驗人員認領種植小區後,可隨時通過網路現場查看蔬菜、瓜果長勢和農事操作情況,還可以網上與園區工作人員交流,必要時到現場親自‘指導’。”

  最值得期盼的是這裡將建設“草莓之戀”實景演出田園大舞臺。區委宣傳部有關人士介紹説,情景劇融巴人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和巴渠童謠、川東民歌、巴渝舞蹈于一爐,使“摘生態草莓、看實景演出、賞田園風光、品農耕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産村相融示範帶動,打造城市“後花園”

  出達州往北22公里,有一塊“金土地”。這裡有達陜、達萬、達巴三條高速公路穿過,又緊鄰規劃建設中的魏蒲産業新城和農産品加工集中區,交通便捷、基礎完善,産業發展後勁十足。

  這塊“金土地”就是通川區蒲家鎮産村相融示範片。未來幾年,這裡將被打造成“秦巴植物博覽園”和“川東鄉村旅遊渡假觀光園”。項目自去年5月啟動以來,引進兩家公司參與建設,目前栽培各類花卉苗木5130畝。現示範區已投入資金1.35億元,還將投入8億元資金,規劃建設5處休閒型聚居點和5處觀光型旅遊景點。

  與蒲家鎮毗鄰的魏興鎮,近年來受到通川區發展佈局的“青睞”。去年10月,通川區決定建設魏蒲産業新城,不僅將兩鎮串聯一體,同時帶動其餘9個鄉鎮發展,幾年後,這裡將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年生産總值400億元的達州北部衛星城。

  魏蒲産業新城讓蒲家鎮鐘廟、樂雲、畫眉等12個行政村萬餘畝土地成為産村相融示範片,蒲家鎮黨委書記黎家強説,以該示範片為核心,全區還將發展花卉苗木15萬畝,其中油用牡丹10萬畝,涵蓋8個鄉鎮。

  據了解,油牡丹不僅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還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每畝效益甚至可達數萬元。成片種植油牡丹不僅可以為休閒觀光鄉村旅遊創造美麗景觀,而且可以成為園區最大的經濟支撐,從而帶富一方百姓。

  都市農業不僅要服務城市,更要富裕農村

  達州市委書記焦偉俠曾前往通川區幾個都市農業園區進行調研,焦偉俠表示,要認真總結經驗,不斷進行完善,把既合法合規,又受老百姓認同和歡迎的方式制度化,用農村土地産權制度改革的成果,推動農業産業化,讓農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磐石鄉場壩村8組組長杜俱華説,儘管他們村早就富了,村裏60%的耕地早已種上各种經濟作物,但對於磐石都市農業體驗區的建設,他們還是很歡迎。承擔項目建設的蘇式農業有限公司在流轉土地時,村民十分積極。

  同樣在蒲家鎮産村相融示範片所涉及的村,村民對項目的支援度也十分高,當地政府組織了工作組進村入戶進行土地流轉動員,幾乎沒遇到什麼阻力,短短一兩個月就完成了數千畝土地的流轉。

  “土地流轉後,農民可以有四重收益。”蒲家鎮政府有關人士介紹説。一是按每畝田700斤稻穀、地350斤稻穀給付流轉費用,確保農民土地收益;二是基地建立了農民技術培訓平臺和輪流務工機制,讓農民就近務工;三是農民可以資産入股參與旅遊建設,獲取旅遊開發“紅利”;四是基地將試點探索承包管理新機制,讓農民參與承包管理。

  “土地流轉後,比以前我們自己種地收入高多了。”蒲家鎮鐘廟村村民吳金華家説。植物博覽園建設週期將在3至5年,像吳金華這樣就地致富的村民將越來越多。從廣東返鄉的畫眉村村民陳光遠,將家裏的5畝多土地流轉出去,夫妻二人一起到公司當起了工人,閒暇時還能做點其他生意。現在各項收入加起來每個月在6000元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